8月21日上午,骄阳似火,热浪滚滚,但位于运河镇故道沿线的二套村千亩红薯种植基地内,却一派繁忙景象。村民们正在一垄垄红薯地上穿梭忙碌,有的施肥,有的除草,分工协作,欢声笑语一片。
“在基地里除草、管护既轻松又挣钱,一天100多元,还能兼顾家里的农活,真的很开心。”在基地干活的60多岁村民何秀生喜笑颜开地说。“运河镇是沙质土壤,土质疏松,通风透气,非常有利于红薯中甜度的累积,所产红薯清甜可口。现在施的都是配方肥,主要以钾肥为主。钾肥能改善土壤肥力,增加红薯软糯口感,吃起来更美味。”二套村党总支书记林正良信心满满地说,“预计12月初就能收获红薯,一亩地大约有近万斤产量。红薯收获后,我们还将种植七彩油菜,让农田一年四季都充满收获的希望。”
千亩“红薯+七彩油菜”产业,是由响水县联民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采用“公司+农户”的方式,共有200多户农户参与种植,吸纳100多户农户基地打工,既拉长现代农业产业链条,也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这是运河镇加快推进黄河故道片区乡村振兴的一项特色产业。
今年来,运河镇紧紧抓住黄河故道片区综合开发的机遇,大力打造故道沿线特色农业产业,加快千亩苹果园、千亩“红薯+七彩油菜花”产业、千亩哈密瓜生产基地建设,不断发展壮大“二套浅水藕、三套花生、四套甜瓜、正茂黄桃”等一村一品、一村一特果蔬产业,以故道沿途产业和风景作“串珠”,串起一条富民“产业链”。
打造特色产业,助力故道振兴。走进运河镇千亩红富士苹果基地,果树枝繁叶茂,果实挂满枝头,煞是喜人。工人们在果树上方覆盖防护网。“我们采用海棠苗嫁接、矮化、套袋等多项‘三新’技术,给果园覆上一层苹果防雹网,在预防冰雹灾害鸟类啄食的同时,不会影响苹果采光和透气,就像给果园穿了层‘防弹衣’。”大山果业苹果研究所技术员王绍东介绍。
运河镇千亩红富士苹果基地全长近10公里,涉及四套、运西、运圩3个村。由于当地的温差、光照、土壤等自然条件与烟台相似,在实施千亩红富士苹果基地项目的时候,与烟台同品种种植、同技术管理,种出苹果的品质和口味也与烟台红富士相同。“目前基地主要种植全红富士新品种‘响富’苹果,预计今年亩产可达4000斤,明年秋季将迎来丰产期,亩产可超10000斤。”响富大山果业家庭农场负责人嵇春海介绍说。
谈起黄河故道沿线产业的发展,运河镇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全镇着力构建‘三带三区’产业布局,全面推进黄河故道沿线村居高标准农田建设,做足‘农’字文章,找准特色优势,大力发展胡萝卜、浅水藕、红薯、苹果等产业,不断塑造新亮点、新名片,努力打造富民增收能力强、示范引领作用强、融合发展水平高的黄河故道集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