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盐城 > 响水 > 正文
江苏响水:惠农“大礼包”直达田间地头
2022-08-29 09:06:00  来源:响水日报  作者:薛鹏志 朱雷成  

  立秋过后,响水县培育的秋季西兰花种苗已茎壮叶茂。在双港镇洪南村的千亩西兰花基地,种植大户姚正华正带着工人耙田、整地、施肥,滴滴汗珠顺着他的脸颊往下淌。

西兰花营养丰富,被誉为“蔬菜皇冠”。在实施“村会合作”助力乡村振兴行动中,县科协精心构思,向洪南村抛出“橄榄枝”,以西兰花产业等作为突破口,为西兰花种植户提供技术、市场、品牌等方面服务,引领西兰花产业不断做大做强。

  洪南村现有土地5000余亩,2018年,在县科协、老科协等建议下,种植大户嵇学成、姚正华等流转土地2000余亩,尝试种植西兰花。采访中,洪南村党总支书记王洪其表示,最初村民由于缺少种植技术,水肥灌溉不合理,不但西兰花花型不好,采收的时间也把握不准,因此经济效益并不高。他说:“如果过迟采收,花梗就会伸长,造成花球解体,影响品质。且高温环境下,不及时采收,花蕾还会变黄,失去商品价值。”

  如何发挥科协人才技术优势,解决种植户的后顾之忧,助力村民致富?县科协、老科协在调研走访基础上,因势而定、因地制宜,通过科普教育培训等措施,全面助力产业振兴。邀请市农科院专家和县农业农村局专家,举办农村科技富民知识培训班,重点讲授西兰花高质高效栽培生产技术、温室大棚蔬菜的科学种植等技术,全村约有600余人次参加培训。解决种子这个“卡脖子”难题,县科协积极引进青城5544、浙青227、台绿6号等国内新品种,建立试验田,组织专家进行试种,选优推广。

  以往洪南村的西兰花分两季种植,县科协组织农业专家通过广泛调研,结合当地土壤、气候等因素,积极推广“两花一豆”种植模式,即在春西兰花采收结束(4月中下旬)立刻播种鲜食毛豆,7月中旬开始陆续分批采收鲜食毛豆,8月中下旬开始移栽秋西兰花,提升经济效益。“新模式的推广不仅增加了收入,而且通过轮作,改善了土壤结构,增强了西兰花的抗病能力。”农业专家张红叶说。

  小小西兰花,开出“致富花”。今年57岁的残疾人王洪山是洪南村四组村民,他通过在基地打工,年收入四五万元。去年,他还考了驾照,买了称心如意的轿车。除了参与种植的农户外,西兰花产业还带动了村里300余人在家门口实现就业。西兰花的规模种植,也大大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去年该村集体经济收入超60万元,人均增收4000多元。

  七套中心社区产旺村是个传统的杂粮种植村,太平河、陈坎河穿村而过,全村拥有适合杂粮种植的高亢地近500亩。县科协结合黄淮地区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推广,以特色农产品种养技术协会为依托,在产旺村大力推广玉米大豆套种技术,助力乡村振兴。兴旺小杂粮产业协会理事长刘进波说:“以兴旺小杂粮为依托,先后为产旺村引进黑大麦、黑豆等5个新品种,推广玉米杂粮杂豆套种技术,并在播期安排、种植模式、田间管理等环节提供指导,推广面积400亩以上,亩收益2000余元,惠及农户百余户。”

  竞逐新赛道,勇当排头兵。县科协将围绕“以县级学会之长,补结对村之短”,培育主导产业、打造科普基地、 推广科技项目,通过实施村会合作,赋能乡村振兴,为建设“强富美高”现代化新响水贡献科协力量。

责编:盐城响水文明办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