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可以让一座城市变得更加美好而有温度。走在县城的大街小巷,总能与各类关于创建文明城市的宣传海报、标语和公益广告等不期而遇。响水县城主干道路旁,经常能遇到身着红色马甲的志愿者,他们坚持在路口开展文明劝导、创城宣传。安全通畅的交通、干净整洁的街道、井然有序的公共场所、文明有礼的市民……一点一滴的改变,激励着全县上下关心创文、支持创文、参与创文。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环境变美了、交通变好了。”市民李女士说,以前东园街、滨江路、红旗路等很多道路因为商贩在路边摆东西,很多车辆乱停乱放,让道路变得很拥挤。现在经过整治、管理,这种情况再也没有了,建了农贸市场、增设了很多停车场、整顿了摊贩市场,整个城市带给人们的体验感和舒适感都有了极大的改善。
响水县在创建文明城市工作中的变化,不仅仅体现在这些“门面儿”上,更多的是体现在市民的生活细节里。在县城城东菜场,“规范文明行为,塑造文明形象”“公平买卖,不缺斤短两”等宣传标语随处可见。“创文工作开展后,我们都按市场的规定整整齐齐地摆放商品。过道也会清理得干干净净,大家都没有了将杂物、垃圾堆放在过道的行为,晚上回去前将摊位收拾好,自觉把垃圾扔到指定的地方。”在城东菜场里卖米面的商户陈阿姨说,经过提档升级、集中整治,很多商户都觉得农贸市场的经营秩序和环境卫生有了显著的提升,大家的生意也变得越来越好。
“现在变化还是很大的。以前觉得住在老城区,交通拥挤,买菜拥挤,现在很多不文明的现象都不见了,市民的文明意识也有明显的增强,感觉生活得越来越舒坦。”正在挑选蔬菜的张女士高兴地表示,自己是土生土长的响水人,看到居住的城市变得越来越好,自己也要以身作则,通过一言一行为创文作出应有的贡献。
“舌尖上的文明”也是衡量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尺之一。随着响水县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宣传工作的深入,“使用公筷”“拒绝浪费”的宣传标语在每家餐饮饭店随处可见。位于百汇广场的一家饭店,大厅内整洁明亮,服务人员热情周到,餐饮行业规范张贴在明显位置,禁止吸烟、倡导诚信经营等公益广告粘贴在墙壁显著位置。在餐桌上,贴心为消费者准备了公筷公勺、一次性口罩袋等;在餐厅出入口张贴了“开车不能喝酒,喝酒拒绝开车”的标识,遇到顾客饮酒严重的情况,会主动劝导或拒绝提供酒水;公共用餐区严格按要求执行禁止顾客吸烟,并粘贴小贴士来提醒顾客少喝酒。“我们从验货、制作、出品方面保证食材的新鲜,按照文明城市测评标准,提高服务质量,为创文作出餐饮行业的贡献。”负责人李先生说。
文明始于心,创建践于行。创建文明城市,不仅要提升城市文明程度,更是要把文明根植于每位市民心中,讲文明话、做文明事,你我践行文明的每一件事,都是在为文明城市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