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假期结束,许多回家探亲的人踏上返程之路。大包小包装满了家乡味道、亲人牵挂和新年希望。
拎着一袋炸丸子、三个热气腾腾的包子、两个煮鸡蛋,去年刚刚毕业在苏州工作的小郑坐上了回苏州的长途汽车。“这些东西是母亲让我路上吃的,行李箱里还有一大袋包子、一袋炸藕盒、两盒熏牛肉熏鸡爪、一大包零食。”正月初七早上,小郑吃了这个春节在家最后一顿饺子,猪肉白菜馅儿的。“又要回到岗位上了,爸爸妈妈把我送到了车站,一大早就给我准备了吃的,满满一大袋。今年我一定要更加认真工作,立足岗位做到最好,年底再争取带个女朋友回来,爸爸妈妈一定会更开心。”返程的行囊里装满了家乡的味道和父母的牵挂,在小郑的心里,行囊里的物品充满如影随形的力量。
大年初六清晨,大有镇七套社区的张汝剑一家正忙着往车上搬东西。鸡肉、牛肉、卤煮、苹果、草莓……各种食物统统被塞进了小轿车的后备箱。“草莓是昨天去九丰农博园现摘的,我们带着路上吃。今年过年家里杀了4只鸡,我们带了3只回来,乡下自家散养的土鸡肉质比超市里买来的要好,特别香。还有老妈前天特意卤煮的牛肉、鸡爪、猪肝、猪肚,都是我喜欢的口味,在外面吃不到。”张汝剑在上海已经打工近20年了,不但在那成了家还买了房,但每年都要回老家三汾村过春节。
在进站口,旅客陈庆用一根竹竿当扁担,双手扶着两头绑着的沉甸甸的重物。还没走出站台,他的肩头就被沉重的行囊压得生疼,只好慢慢蹲下身去,小心翼翼地卸下扁担,生怕袋子里的东西磕着碰着。“这袋子里面全是香肠。”在响水县站,陈庆手上的红色塑料袋看起来沉甸甸的,手都勒红了。“我最爱家里的香肠,肉质饱满还带有肉汁,晚上配一碗粥真是过瘾啊!”母亲知道儿子爱吃香肠,特意装了二十斤,用干净的塑料袋打包好,让他捎回的“家乡味”。陈庆说:“另一个袋子里面是炸肉圆,是我母亲自己炸的,其实这些东西现在在网上都是可以买到,带来带去还挺麻烦的。”嘴上虽发着牢骚,但陈庆心里明白,这是母亲对离乡儿子最深的不舍和牵挂。
回家过得越开心,分别的时候就越不舍。游子舍不得家乡的温暖,父母则担心孩子在外挨饿受冻,于是准备大量的物品,仿佛后备箱装满了,孩子在外就不会受委屈。与小郑、张汝剑、陈庆相似的家庭还有千千万万,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离开农村去城市打拼,装满的后备箱是父母的爱,更是家乡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