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伯伯是音乐天才,你们中国人真棒……”3月12日,在盐城驿都酒店内的一场宴会上,响水县运河镇双民村的退伍军人沈国民用二胡和口琴同时演奏,引来阵阵掌声。一位荷兰小伙子争着上前和他拍照留念,连声称赞他是音乐天才。
70年代农村文化生活枯燥,一直喜爱唱歌的沈国民想学习拉二胡。那个时候单位人员工资每月20多元,而一把二胡市场价8元左右。想拥有一把自己喜爱的二胡,俨然成了沈国民最大的期盼。穷想办法,办法无穷。沈国民就学着自己制造二胡,他找来竹筒、尼龙筋、蛇皮,并用黄牛尾线作为弓弦,一把自制的二胡就这样制成了。闲下来沈国民在家里瞎捣鼓,还会抽时间到六套中学请音乐老师指点,时间不长,他竟用这把“绝世无双”的乐器拉出了优美的曲调。
1977年初,沈国民参军入伍,由于训练刻苦,多次出色完成领导交办的任务,被团部先后授予“五好战士”“特等射手”“学雷锋积极分子”等光荣称号。身边战友有人爱好打球,有人爱好拳击,沈国民仍然爱好音乐。闲下来,用二胡拉上一曲成了他最大的享受。凭借勤奋和天赋,再加上老师指点,通过两年摸索他的演奏艺术也达到了一定水准。不管是京剧、淮剧还是经典红歌,只要有曲谱他都能“照本宣科”演奏出来。
1980年春,沈国民因伤残退伍,回到阔别三年的故乡,他没有忘记入伍前的那些音乐好友,一一上门拜访,利用农闲聚在一起吹拉弹唱。在音乐的殿堂里,沈光明还深深被口琴的旋律所折服。他凭着良好音乐悟性,仅用半年的业余时间,就掌握口琴吹奏技能,让二胡、口琴轮流“上岗”,成了他“独门绝技”。有了文艺特长,沈国民经常外出义演,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向社会传递正能量。
谈到用二胡和口琴同时演奏,这里面还有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小故事。1991年“五一”期间,沈国民应邀参加全县文艺汇演,与他搭档的口琴乐友爽约,他只好一人用二胡唱起了独角戏,致使演出效果大打折扣。这让他特发奇想:一个人能不能同时演奏口琴、二胡两种乐器呢?起初,沈国民将口琴绑在木杆上放在右腿旁,二胡放在左腿上,以便让二胡随着音乐旋律的展开,前后左右自然微动,头部向右吹口琴。在起初实践中,吹口琴时二胡“立正稍息”,拉二胡时口琴“停止呼吸”,二者互相排斥,无法并驾齐驱,这让沈国民陷入了沉思。不能这样自甘失败,倔强的性格让沈国民迎难而上,他干脆把口琴绑定在二胡杆上端,这样明显降低了二胡、口琴同奏的协调难度。经过多年刻苦训练,沈国民带着一身汗水,满载喜悦地从胡琴不协调的“沼泽地”中走了出来。他准确地把握以二胡双手单动为基础,口琴吹吸协奏为侧翼的核心技艺,成功地让二胡口琴的音阶、节奏、音准及旋律实现同奏共鸣,颠覆了人们“一心不能二用”的传统认知。
星光不负赶路人。人们更期待沈国民的精彩伴奏,给黄河故道曾经的咆哮馈赠上令人心潮澎湃的绚丽乐章。如今的沈国民沐浴着新时代的阳光雨露,经常应邀走上政府组织的文艺汇演,走进跨地区的文艺调演和农家娱乐喜庆现场。二十多年来,先后在响水灌河大舞台、盐城农民艺术节、江苏新闻网等组织的演出中获奖,深得观众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