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盐城 > 响水 > 正文
陈海鸿:传承非遗技艺 助力残疾人就业
2023-05-17 08:49:00  来源:响水日报  作者:汪正清  

  “像这些珐琅画,要先选图、描图,然后再掐丝、点蓝,最后进行压模。聋哑孩子能做出来,真的是不容易。”5月16日,记者在响水工匠、县特殊教育学校教师陈海鸿的工作室里看到,一间如普通教室大小的房里,两面墙上都布满了各年级学生的绘画和手工作品。作为美术老师,陈海鸿喜欢在这里给孩子们辅导绘画。看着这些作品,她感受到无比的自豪,因为在“无声世界”里的孩子们,一样拥有丰富多彩的美丽人生。

  陈海鸿受其父辈影响,自幼酷爱工艺美术,她对线条与色彩有着很强的领悟力。陈家祖辈世代传承景泰蓝制作这门手艺,到陈海鸿已经是第五代了。1995年,陈海鸿考入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进了学校才知道自己将成为关爱发育有障碍孩子的灵魂工程师。作为一名党员,陈海鸿老师时常感到肩上担子的压力,这些非聋即哑的学生在校期间,老师可以在生活上、学习上给予帮助。但是等他们毕业后走上社会,如何能自食其力呢?这是陈海鸿时常思考的问题。

  “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一定会为你开启一扇窗。”这是陈海鸿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面对这群有耳不能听、有口不能说的聋哑孩子,她在思考如何发掘聋哑孩子的手工潜能,让他们拥有一技之长,为将来融入社会、自食其力打下良好的基础。陈海鸿利用自己非遗传承人的身份,把景泰蓝掐丝珐琅画制作技艺引进校园,创立了阅景轩掐丝珐琅工作室,成立了景泰蓝掐丝珐琅画社团。2020年5月,陈海鸿的景泰蓝掐丝珐琅工艺申遗成功后,她更加着力于为残疾学生就业谋出路。景泰蓝掐丝珐琅画工序繁多,要先选图、描图,然后掐丝、点蓝,再进行压模,每一步都不容半点马虎。一次偶然的机会,她把金线围贴画和传统景泰蓝结合,采用工艺美术的技法绘制图案,再用铜丝掐出画面轮廓,配以天然的石英石作为原料填充在轮廓里,创作出了景泰蓝掐丝珐琅画。自从有了这项创新,她几乎每天都加班,先后培训了蔺海萍、许馨予、窦礼芳等多名老师与王梦洁、朱俊凤等十几名聋哑学生。20年来,陈海鸿一直在不断创新,她尝试将景泰蓝掐丝珐琅画作在活性炭盘上,既起到美观装饰的效果,又可以吸附甲醛等空气中的有害气体,起到净化空气的效果。另外她还尝试将景泰蓝掐丝珐琅画展现在看盘、摆件、家居、饰品上来,这项创新使得景泰蓝艺术得到更大的普及。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多年的刻苦努力与不断创新,陈海鸿个人多幅作品先后在国家、省、市级比赛中获奖20余次。她指导聋哑学生制作的景泰蓝掐丝珐琅作品《龙腾盛世》在华东六省一市的残疾人文创作品大赛中获得了三等奖。在2018年10月份举行的县第二届少代会上,她带领的景泰蓝掐丝珐琅画社团作为特色社团被请进少代会现场,现场指导学生掐丝、点蓝,受到了市、县领导与社会各界人士的一致好评。

责编:盐城响水文明办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