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精细布局长者幸福食堂,建设日间照料中心,购买居家养老服务……近两年来,响水县积极探索并建立健全县镇村衔接的三级养老服务网络,推进提升养老服务社会化水平,让更多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
一餐热饭,老人吃得更暖心。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空巢、独居、留守、失能、高龄等老年人逐年增多,老年人就餐问题成为政府职能部门关心的民生大事。为真正把老年助餐服务办到群众心坎上,着力解决老年人“做饭难、吃饭难”的问题,县民政局积极落实上级相关部署,根据老年人口分布和老年人就餐需求评估状况,依托养老服务综合体、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等设施,采取新建示范性助餐点、改造老旧助餐点、优质餐饮商户助餐等方式,精细布局长者幸福食堂,努力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均衡、方便可及、多元主体参与的老年助餐服务网络。同时制定一次性建设补助、运营补贴、困难老年人就餐补助等3项扶持政策,让老年人享受到看得见的“舌尖”实惠。至目前,全县已有10家长者幸福食堂挂牌,其中7家依靠当地敬老院现有厨房设施创办。
一键呼叫,急难事有求必应。通过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方式,建立起集养老服务和监管于一体的综合信息平台,为老年人提供多元化智慧健康养老服务。走进县智慧养老服务中心,映入眼帘的是智慧养老大数据信息化云平台,精确显示各类定点对象养老服务信息,提供实时数据监测和服务监督,为综合服务评价提供及时有效的数据支撑。同时,接线员每天主动与老人对接,将来(去)电时间、姓名、事由等记录在册,根据老人的服务需求及时派发任务工作单,助老员接单后迅速提供上门服务。这种“线上+线下”双向联动养老服务新模式,更好地满足了高品质、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
医养结合,增进老人健康福祉。健康是老年人最大的需求,与迅速激增的养老需求相比,医院“一床难求”现象亟需解决。县卫健、医保、财政等部门在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设立医养结合部,由镇卫生院托管,方便老人患病时转入治疗区,病情稳定后转入生活区,着力实现医养、康养深度融合,让特殊困难老年人在失能后也能得到应有的服务保障。同时,设立图书阅览室、心理咨询室、活动室、多功能厅等社区居家养老功能室,盘活敬老院服务硬件存量,为社会老人提供长住、短住、日住等多元化、个性化养老服务。
为全面推进养老服务提质增效,县民政局还落细落实养老机构纾困政策,做好房屋租金支付困难的养老服务机构扶持工作,鼓励合同双方通过平等协商方式延期收取,为养老服务业发展注入“强心剂”,促进养老服务业平稳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