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蔓延的危难时刻,盐都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感人故事!这些故事的主角,平凡却又伟大,他们尽己所能,用无私的爱和奉献筑起了抗击疫情的“心”防线……
200元生活费,孤寡老人怀揣感恩心
无儿无女的彭金喜今年68岁,是楼王镇仁和村的村民。疫情发生以来,彭金喜夜里常常睡不着觉。2月3日一大早,他来到仁和村党群服务中心,从口袋里掏出200元钱,请村干部替自己转到武汉去……这200元钱,对于常人来说,并不算什么,但彭金喜是位分散供养的五保老人,每月只有718元的生活补贴和78元的物价补贴。老人捐的不只是钱,还有他的一颗感恩之心和一份朴实大爱。老人文化程度不高,连自己的名字都写不好,可思想境界却不一般。2017年,他在楼王镇党委、政府领导和亲友的见证下,庄重地签下了《志愿捐献遗体(器官)申请登记表》。他说:“我是个孤老头子,是党和政府让我过上了好日子。我无以为报,只有这样,才能对得起政府的照顾和社会的关爱。”
不能因为个人家庭遭难,造成村里百姓不可挽回的健康损失
1月31日下午,施镥堂的父亲在大葛路遭遇严重车祸,当场昏迷不醒,急送盐城南三院抢救,目前仍在重症监护室救治。按常理,此时他应该在盐城守护他的父亲,但是他仅是每隔两天,晚上抽空去医院了解父亲的状况。他说:“当前防控形势非常严峻,这个时候我作为班长不能离开,我要和大家共同奋战在防控一线,要对广大群众的生命安全负责,不能因为我个人家庭遭难对村里百姓造成不可挽回的健康损失。”
66岁老党员带着速效救心丸冲锋一线
66岁的共产党员范大康,退休后因积极服务社区工作,连续多年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疫情发生以来,范大康主动要求加入志愿者队伍。老范患有心脏病,去年曾两度住院。在疫情防控中,他不分日夜地坚守在一线。针对小区有6户14名“观察人群”,老范和党员们做到24小时不离人,买菜购物、办事服务、上门消毒“三到位”。自从正月初二小区发现了重点监控对象以来,老范从来没有睡过一个整夜觉。为防止病情复发,他特地买了一个大号保温杯,随身携带速效救心丸等药品。每当值守到深更半夜,老伴总是来电话催他早点回家,“越是夜间防控薄弱时段,我越是要坚守岗位。”他说,“我们这些普通党员平时没有发挥过大作用,但现在到了人命关天的关键时刻,我们应该主动承担起党员吃苦在前职责。”
她们的职责是看好自己的乡、守好自己的村
党员刘来娣是盐渎街道福利社区的聘用人员。1月30日晚,刘来娣了解到户籍在该社区的吴某于2019年12月21日去武汉,1月5日返盐。按说,过了14天潜伏期,且吴某已不住在该社区,社区了解一下情况就可以了。可次日凌晨两点多,刘来娣在忙完手头工作后,和网格员冒着严寒,行走了5公里的路程,赶到吴某现居地,帮他们全家测量了体温。发现一切正常后,又详细了解了吴某的出行轨迹,交待要居家不出门等注意事项。当问及“都已经过了14天潜伏期,为什么还这么拼命”时,她们说,防控疫情、保护人民健康是她们的责任,她们的职责是看好自己的乡,守好自己的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