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扬州 > 正文
支教老师杨海波:用阅读照亮绥德孩子的梦想
2021-01-26 14:38:00  来源:“学习强国”江苏学习平台  

“听说您要回到您的家乡了,本该送上祝福,可是内心却很是纠结,不舍不愿您的离开……是您改变了大家,不只是小朋友还有家长们……”回到江苏扬州的杨海波一有时间就翻出明德小学一(2)班小朋友们的来信,读了又读。

20多封学生、家长们的来信,每封所承载的纸短情长和刻在血液里的情真意切,总让杨海波为之动容,那一刻他仿佛又回到了明德小学,和孩子们在一起捧起书本,读书追梦,改变命运。

培养阅读习惯 他自掏腰包为全班学生买书

高高的个子,白皙的面庞,这是半年前杨海波给人的第一印象。时隔半年再次回到扬州市育才小学西区校,记者采访时,听到学生们对杨老师评价已变为“黑黑的”“瘦瘦的”……2020年初,杨海波申请去榆林市绥德县支教,8月份他如愿以偿,踏上了援绥支教之路。“大部分老师都有支教梦,用自己的所学去帮助大山里的孩子,我很幸运,被选中了。”杨海波感慨说,尽管支教期只有半年,但他希望能给当地的孩子留下些什么。

初到绥德,杨海波也是各种不适应。“吃住都在窑洞里,饭菜又咸又辣。”杨海波第一次真切体会到“水土不服”,但这些艰苦条件的挑战在遇到明德小学可爱的学生、朴实的老师、淳朴的人情时便消失无形。根据学校安排,杨海波成为了明德小学一(2)班班主任,负责语文教学,一周15节课。

在和孩子们相处之初,杨海波就发现很多孩子没有养成每天看课外书的习惯,“阅读太重要了,我当时就定了小目标,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杨海波在班级特别策划了“好书伴我成长”的活动,两个多月讲了20多本绘本,目的只有一个,希望每一位孩子喜欢上阅读。杨海波自掏腰包花了2000多元买课外书,并抓住一切的机会和孩子们一起阅读。

从秋天访到冬天 一个多月家访55个孩子

说到家访,还得从去年10月份说起。作为班主任,杨海波坚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为了去了解孩子们的真实生活,他决定在绥德一家一家地走,真正走近孩子。

从绥德秋高气爽的10月下旬到平均温度零下的12月,杨海波利用下班和周末时间走到每个孩子的身边。每次家访前,他首先和班级的每一位任课教师沟通,把孩子进入小学以来的一些变化梳理出来列成清单,家访时和家长沟通交流。到学生家里时,他带去了本学期在班级开展的阅读推荐书《小熊温尼菩》、扬州市育才小学西区校孩子们亲手绘制的学校明信片,还送去了扬州邗江区新家庭教育实验的理念。

山里条件艰苦,冬天更是寒冷至极,但是杨海波克服重重困难。“最远的一次家访,当天气温零下7度,我走了50分钟,终于找到了孩子的住处。”杨海波非常自豪地说,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他靠着双腿家访了55个家庭,打那以后,当地老师给他贴上了“工作狂人”的标签,并夸奖他是“绥德通”。

尽管过程非常辛苦,但每家访一次都让杨海波感动一次,“特别是听到家长说‘孩子进步很快’‘孩子变化很大’‘孩子现在每天都看书’时,真的非常开心。”杨海波如是说,而这些也转化为杨海波的动力,让他满怀希望地努力奔跑,竭尽全力,倾尽所有。

人走茶不凉 新的“支教”才刚刚开始

半年支教,杨海波用自身人格魅力赢得了学生们的喜欢。结束支教活动离开的那天,一(2)班的家长们给他送来了锦旗和一封封“感谢信”,从孩子们不舍的泪光中,满含不舍的拥抱中,杨海波感受到真心换得了真心。“教育是绥德的希望,孩子是绥德的未来。”杨海波说,支教的时光是短暂的,但是对于他而言,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他已经和明德小学同学们建立联系,将一直关注孩子们的成长。

在杨海波看来,在教育信息化高速发展的当下,距离已经不是问题,“我现在还在班级群里,以后会定期给他们上网课,把优质教育资源分享给当地的孩子们。”杨海波表示,他还打算继续开展“好书伴我成长”活动,定期给孩子们送书,并进行阅读分享等,“我们的故事才刚刚开始。”杨海波满怀憧憬。

责编:行晓艺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