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第45个国际博物馆日,扬州的各文博场馆为市民、游客准备了精彩纷呈的展览、社教活动。值得一提的是,围绕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红色”成为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色调,主题文物展、特色展教活动等,以不同的形式演绎扬州的红色历史,传承城市红色基因。
博物馆传承红色基因
昨天上午,文峰街道连福社区的居民在扬州博物馆工作人员的指导下,一边刷印雕版印刷的入党誓词,一边完成党徽图样刻纸作品。古老的非遗与红色文化的对接,让居民们在潜移默化间上了一堂生动的党课。
这是扬州博物馆“峥嵘岁月·百炼成钢”红色文化进社区、校区系列活动的其中一站。“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我们将扬州地区革命文物图片展以及丰富的非遗体验活动‘搬’进社区,充分发挥扬州博物馆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作用。”扬州博物馆相关负责人说。
仪征市博物馆推出“追寻红色印记·传承红色基因”红色主题社教活动,以青少年为主要受众,用生动活泼的形式传承红色文化,激发爱国情怀,铭记历史,不忘初心。江都区博物馆举办了“童心向党,致敬百年——手工制作‘小小红军包’”社教活动,社教老师指导小朋友们制作红军小背包,让青少年牢记红军精神,推动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
主题展回溯建党百年史
作为今年扬州市国际博物馆日的主会场,仪征市博物馆“百年征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文物展”昨天开幕,接下来的3个月内,将为市民、游客提供重温党史、增强党性教育的生动学习课堂和教育阵地。
新四军二师师长罗炳辉的马鞍、老战士张哈喽的小米袋、新四军在仪征使用过的行军担架床……一件件文物讲述着历史,让参观者沉思。
数字化为博物馆赋能
今年各馆的活动中,依托数字化传播的线上活动不在少数。扬州博物馆自18日起开启“云观展”活动,讲解员在线上平台带领观众欣赏《不止于怪——扬州八怪书画精品展》《饰上华彩——江西省博物馆藏明代首饰展》的精美展品。与此同时,扬州博物馆还在网络发起了“十大镇馆之宝”评选以及“博物之约”书画、征文、摄影作品评选活动。
“文物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价值,讲好文物故事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支撑,搭建云展览、云课堂、智慧博物馆等平台,实现博物馆陈列展览、精品馆等内容的数字化、创意化、可视化。”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局长季培均说,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方式,搭建了博物馆与公众沟通与互动的平台,也加深了公众对博物馆的了解与认同。
记者 孔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