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固体废物治理是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美丽中国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无废”并不是指没有固体废物产生,而是通过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低碳生活方式,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降至最低的城市发展新模式。
“好地方”扬州根据国家、省有关“无废城市”建设要求,发布《扬州市“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2022—2025年)》,积极推动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持续提升固体废物综合管理水平,走出了一条立足扬州、创新融合的“无废”之路。
今起,推出“扬‘绿帆’探‘无废’——扬州‘无废城市’建设路径探索系列报道”。
通讯员 扬环宣 记者 郑露莎
当你吃着香喷喷的米饭时,是否想过,一碗大米背后是什么?曾有人算过一笔账,一般来说,亩产水稻在300公斤以上的话,能够产生约1000公斤的秸秆,假设一人一顿饭吃掉250克水稻,那么按照一天三餐计算,一个人一年大约需要产生912.5公斤秸秆。
在巨大的秸秆产生量面前,提升秸秆综合利用率,是推动“无废农业”建设向纵深发展的关键。近年来,扬州扎实推进农业生产领域节能减排、农业废弃物多元化资源化利用,取得了一定成效。
从“解决量”开始,走出秸秆利用第一步
取之于田,用之于田,是秸秆利用探索过程中常见的第一步。“用之于田”,不仅仅指直接将秸秆还田作为来年的肥料,更体现于秸秆被利用在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
以高邮为例,秸秆在离田之后,在基料方面新增菌菇基料利用,在饲料方面从过去直接使用升级为工厂化生产。“我们有一家叫海兴生物发展有限公司的企业,每年收购秸秆3万吨,其中就有1000余吨加工后会用作奶牛饲料。”高邮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吴俊介绍。
那么,剩余的2万多吨秸秆如何“消化”?答案就在秸秆“能源化”探索。在高邮齐耀善能新能源有限公司,秸秆通过运送、高温焚烧、动能转换,最终化作电能。
从以上路径可以看到,不管是肥料化、饲料化还是成为“绿电”资源化利用,最大优势就是能解决“量”的问题。一组数据足以印证:2020年高邮秸秆离田量为6万吨左右,到了2022年达到40万吨。
“不可否认,这种利用方式比较基础,处理方式过于直接,产品附加值较低。”业内人士表示,推动秸秆利用逐步向原料化、产业化方向迈进,才能实现秸秆高值化利用,解决“质”的问题。
向“提升质”迈进,推动秸秆利用高值化
推进秸秆高值化利用是推进秸秆产业提档升级,向产业链、价值链更高层次迈进的重要举措。
在位于扬州经开区的永丰余造纸厂,一车车通过“Npulp”秸秆生物制浆循环利用技术生产出来的产品正被运往全国各地。“Npulp”技术是该企业历时十年研发出来的新型绿色造纸技术,以农业秸秆取代废纸原料,通过永丰余已经获得专利的酵素处理技术,所生产的纸品为零化学制剂、绿色无污染、无公害的革命性产品。目前该企业有一条以秸秆为原料,年产6.6万吨的生物环保包材原料生产线。
在生态科技新城的江苏锦禾高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秸秆拥有更多资源化利用的可能性。走进企业产品陈列间,从吸管、牙刷,到碗、筷子,再到书桌、工艺品,甚至是新能源汽车仪表盘,小秸秆在这里变化出千百种形态。“作为老牙刷企业,我们一开始研发生物质材料,只是想实现牙刷柄的环保利用。”企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随着研发不断深入,公司成为生物质材料领域的‘龙头’,牵头起草了秸秆纤维基聚丙烯改性料中国国家标准,产品的领域也越来越广,现在每年秸秆处理能力在1万吨以上,设备增购及堆场扩容后,年处理秸秆能力有望达到3万吨。”
一根根“小”秸秆,演变出一个个“大”产业,秸秆利用也从解决“量”向提升“质”迈进。
探索良性循环,让秸秆高值化利用走得更远更好
秸秆从低值化向高值化利用迈进,是涉及秸秆原料收集转运、存储加工、流通销售等多个环节的系统工程。
“构建相关主体的互惠共赢机制,才能让废弃物高值化利用路径走得更远更好。”业内人士表示。
以永丰余为例,该企业年实际处理秸秆量远远小于现有的秸秆处理能力,其中主要困难来自前一阶段收集及运输。农作物秸秆体积大、蓬松,收储难度大,运输成本高。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秸秆收储环节的成本占到秸秆综合利用总成本的五成以上。
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发挥政府引导作用。近年来,高邮依托中央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试点项目的实施,积极培育收储组织,对优质秸秆收储企业进行重点扶持,按照“搂草机+圆捆打包机+田间抓草机+运输设备+码垛机”的组合方式,对离田收集设备进行补贴,源头提升离田作业效率。
还需要更多社会力量积极加入。“我们鼓励更多专业院校、高新企业加入,全社会、全链条为秸秆利用贡献力量。”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横向“无废”探索,积极寻找农业碳中和可行性路径
如今,扬州结合“无废城市”建设不断深化农业废弃物管理,秸秆绿色转型已初见成效。必须看到,秸秆利用只是“无废农业”的一环,畜禽粪污、农膜地膜等农业废弃物高值化利用还待继续探索。
扬州海兴生物有限发展公司购入了一套有机废弃物智能处理设备,将牛粪和鸡粪集中起来,加工成有机肥料,每天可处理80万只鸡的鸡粪,每年可生产有机肥料约6000吨。
“海兴的尝试,为其他农业废弃物利用提供了思路。”业内人士表示,横向打通利用方式、向农户推广回收理念、进一步提升农业废弃物整体利用率,需要部门之间协作以及全社会加入。
未来农业会成为碳中和主力军之一。随着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日趋完善,不管是秸秆“无废”还是农业“无废”,都和农业碳中和产业交织出密切关系,为未来发展抢到更多空间和先机。
接下去,市生态环境局以及各相关部门,将进一步完善保障措施,增强协作联动,建立完善多元化投入渠道,积极寻找农业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可行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