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524105814.jpg
微信图片_20240524105814.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扬州 > 正文
感谢您,献血者 来听听,好故事
2024-06-14 10:31:00  来源:扬州日报  

导语

6月14日是世界献血者日,今年恰逢世界献血者日二十周年,今年的活动口号是:“在庆祝世界献血者日二十周年之际:感谢您,献血者!”扬州是一座大爱之城,同时也是连续十四年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市”称号的城市。今年以来,扬州市共有23777人次无偿献血844.3万毫升。广大市民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无私奉献的精神,记者带您走进“献血英雄”,了解他们的故事。

一张贴在外卖车上的献血奖状

最近,网友苗苗在华鼎星城北门拿快递时,偶遇了一位外卖小哥,和别的外卖小哥的车不一样,这位小哥的后备箱上竟有一张荣誉证书,上面写着他“荣获2020至2021年度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银奖”,证书的署名那栏,被外卖小哥用一个可爱的“雪人”形象给遮挡住了。感动之余,苗苗随手拍了一张照片,这张照片也引起了不少网友的注意。

经过多日寻找,记者联系上了这位外卖小哥——杜雷。今年38岁的他从18岁就开始无偿献血,至今已有20个年头,累计献血次数达61次,献血量超17000多毫升。翻看杜雷的献血证,记者发现,他已经连续多年获得了无偿献血奉献奖金、银、铜奖。

回忆起第一次献血,杜雷告诉记者,那时候刚工作,看到街头有献血车便主动上车。“这可能是受父母影响吧。”杜雷说,“从小父母就教育我要存好心、做好事。”

杜雷不仅自己坚持献血这么多年,他还经常带动身边的亲戚朋友一起献血。因为工作关系,杜雷每天奔波在扬州的大街小巷,每天会遇见不同的人,经常有市民对他后备箱上的这张荣誉证书感兴趣。每当有人问起此事,杜雷都会给大家讲述自己的献血故事,同时也会科普献血的好处,不少市民都为杜雷点赞。“把荣誉证书放在后备箱上,是希望来呼吁更多人能够加入无偿献血行动中来。”杜雷说。

年近六旬的『园丁』坚持献血23年

“如今我57岁,到献血限定的年龄还有三年,我一直希望献血年龄能够放宽,这样我也就能一直献下去,帮助更多的人。”这位“献血达人”是育才小学的老师夏永强,他从2002年开始,便踏上了坚持献血的爱心之旅,这一坚持,便是23年。

每当经过街头献血车,看到血型紧缺提示时,夏永强总是第一时间上车撸起袖子献血。他主动在扬州市中心血站登记成为志愿者,如有紧急事件,他随时响应召唤去献血。“我觉得献血是一件特别有意义的事情,能够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让他们重获生机。”夏永强老师告诉记者,有朋友曾患血液病,他亲身了解到输血对挽救一个病人的重要性。“每一次献血,我都感觉到自己在为他人的生命贡献力量,这种感觉真的很棒。”因为是捐献全血,每半年才能献血一次,受年龄限制,如今57岁的他一年只能献一次血。即便如此,夏永强的献血量已超过8000毫升,还曾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

为了让自己的血液更好地帮助他人,夏永强每天都会进行体育锻炼,步行1万步以上,并规律生活。“如果因为自己身体问题不符合献血标准,那我会很遗憾。”夏永强说,为了献血,他在2002年戒了烟,因为他担心抽烟会影响血液质量。

作为老师,夏永强还积极在校园宣传无偿献血知识。有一次学校组织无偿献血活动,当献血车开进校园,不少老师有顾虑不敢上前。于是,作为“老手”的夏永强“率先垂范”,并在得知AB血型需求量大时,更改献血量,直接献血400毫升。在他的带动下,20多位老师成功捐献热血。

“希望更多的人踊跃献血,让爱心传递下去。”夏永强说,无偿献血这件事意义非凡,能给更多人带去生命希望,帮助他人的同时自己也收获幸福。 通讯员 刘德兴 胥灏 记者 王诗韵

13年献出13个成年人血量

昨天,景区圆梦义工协会的志愿者刘娟完成了她的第70次献血。

“生命是无价的,也是至高无上的。在我们力所能及的范围,总要为它做点有意义的事情。”在扬州市中心血站献血处,刘娟看着殷红的热血流入血袋微笑着说。

刘娟个子小巧,外表普通,内心却热血流淌、古道热肠。从2011年迄今,她13年累计无偿献血70次,献血量折合全血达25500毫升,相当于输出6个成年人的血量,并因此两度荣获无偿献血金奖、一次银奖、一次铜奖。同时,她还是一位器官捐献、遗体捐献登记者,也是一位热心的志愿者,用一腔热血守护生命,传递温暖和爱。

2011年10月25日,刘娟第一次参加无偿献血。“当时在时代广场附近上班,经常看到无偿献血的各种活动,觉得无偿献血传递爱心很光荣,也很想参与。”刘娟回忆,那天,她本是陪朋友去献血,受到感染也撸起袖子,献出全血300毫升。

从2014年12月份开始,刘娟又开始转献成分血。刘娟说,献血印象最深的是2021年,由于疫情影响,参与无偿献血的人少了,当时血站存血比较紧张。“我们有一个无偿献血群,群里经常会发一些献血信息,只要有需要,我就觉得义不容辞。”刘娟说,自己家靠近扬州市中心血站,出行相对方便,她便经常过去献血,那一年她献了血小板11次,也是献得最多的一年。

如今,53岁的刘娟是扬州市圆梦义工协会资深志愿者,同时也成为扬州市中心血站的志愿者。她常年到扬州市中心血站,或到街头义务献血车帮忙服务,为前来献血的人进行登记、引导、讲解、咨询等。

通讯员 李立 张德兵

记者 仲冬兰 程宝军

责编:秦春凤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