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林倩雯 王璐
春节临近,大街小巷洋溢着节日的气氛,走进扬州博物馆一楼的特展厅,浓浓的年味更是扑面而来,一场以年画为主题的“年年有福——扬州木版年画”展览正在展出,百余幅木版年画传递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本次展览由扬州双博馆主办,由苏州市公共文化中心(苏州美术馆)、安阳博物馆、绵竹年画博物馆、潍坊市博物馆共同协办。
扬州年画大集合
年画,始于古代的“门神画”,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民间年画多用木版水印制作,具有辞旧迎新、驱邪避灾、迎福纳祥、道德教化等多种功能,一直以来广受欢迎。早在汉代时,年画便已出现了门神雏形。其后,随着唐代佛经版画的发展、雕版技术的成熟,以及宋代市民文化的发展,木版年画于宋代逐步普及,并在明清之际步入成熟发展期,日臻繁盛。
“木版年画形式多样、内涵深厚、特色鲜明,主要产地有天津杨柳青、河南开封朱仙镇、江苏苏州桃花坞、山东潍坊杨家埠等,各有千秋。相比之下,扬州木版年画貌似‘名不见经传’,却融汇诸家之长,形成了集精英文化和世俗文化于一体的特色年画风格。”扬州博物馆相关负责人介绍,扬州木版年画受国内多地区的年画风格影响,在画面版式、配色、绘画技法上与苏州、南通等周边地区的年画有一定的相似度。但随着扬州雕版印刷技艺的兴盛与刻书业的发达,木版年画在扬州地区逐渐发展出自己的独有风格,其精美雕刻的版片、浑厚流畅的线条、色彩鲜艳的画面使其明显区别于其他产地的木版年画,成为极具扬州特色的民俗产品。
扬州木版年画在明代中期应运而生,于清代康乾时期得到长足发展,并于清嘉道年间至民国时期达到鼎盛,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为迎接新春佳节到来,扬州博物馆推出“年年有福——扬州木版年画”展览,从发展简史、工艺流程、区域特色等方面,全方位展示了扬州木版年画的制作过程与艺术特色。
年画原来这么制作
“在年画艺术发展的早期阶段,民间艺人都是通过手绘的方式制作年画,作品质量由于艺人技艺的精湛程度不同而参差不齐,且产量极低。”上述负责人介绍,印刷术发明后,年画由绘画发展为雕版印刷,成为版画型印刷品,极大提高了年画的生产效率和作品质量,“扬州木版年画在制作工艺上,以套色印刷、半印半画为主。”
展览还展示了套色印刷的不同版片,让大家对于这一技艺有更为直观的了解。“当人们在一块版片上的不同部位涂刷不同的颜色,一次印成,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套版印刷,只能称为单版涂色印刷。只有将不同颜色的部分分别刻成符合规格的版,逐次印到一张纸上,才能称为套版印刷。”上述负责人介绍,套色印刷是雕版印刷技艺中重要的印刷方式之一,常用于印刷丰富多彩的年画。如此可以看出,一件完整的扬州木版年画作品,呈现出的不仅有精美的画面、巧妙的绘画技法,还体现着日趋成熟的刻版技艺,反映了雕版印刷术与绘画艺术相结合的人民智慧,展现出雕版印刷术对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积极影响。
此次展览将持续至2月28日,市民朋友可以前往展厅一起寻找年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