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扬州 > 正文
五个维度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2025-02-20 09:49:00  来源:扬州日报  

近年来,仪征市委编办紧扣乡村振兴战略部署,着力从组织、人才、产业、生态、文化五个维度,充分发挥机构编制部门服务保障作用,不断推动编制资源下沉基层,为乡村全面振兴持续注入机构编制动能。

一、优化机构设置,助力组织振兴。分层级、多领域完善乡村振兴组织架构。市级层面,健全党领导农村工作组织体系,市农业农村局挂乡村振兴局牌子,单设乡村振兴科、乡村产业发展科等内设机构。市发改、科技、财政、住建、城管、水利、审计等部门从各自职能出发,设立一批“农”“镇”字头内设机构,细化对乡村振兴的规划指导,筑牢为农服务、振兴乡村基石。乡镇层面,深入推进乡镇机构改革,根据乡镇事务特点和工作需要,重新修订乡镇“三定”规定,优化整合设置8-9个内设机构,规范统一设置乡镇事业单位,打造“一窗受理、一网通办、集成服务”的标准化便民服务中心,畅通基层治理“神经末梢”。

二、强化编制供给,助力人才振兴。按照“减上补下”要求,着眼“事多人少”矛盾,加大编制资源向基层倾斜力度,综合考虑各镇人口规模、经济总量、现有编制等因素,9个镇增加行政编制3名、事业编制12名。加大对乡村振兴引才用编支持力度,市委编委出台《仪征市编制及职数周转池管理办法》,联合组织、财政、人社等部门做好乡村振兴人才“筑巢引凤”工作,为各类乡村振兴人才落户乡村、入编优岗保驾护航。强化政策支持,建立健全乡村教师“县管校聘”、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县管乡用”管理制度,单列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专项事业编制,做好乡村教师定向师范生委培、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计划的编制保障工作,推动各类乡村定向委培人才政策落地。

三、紧抓改革契机,助力产业振兴。借助党政部门机构改革、深化事业单位改革契机,完善乡村产业振兴机制,实现资源集约使用、工作统筹调度、人员统筹安排、效能充分发挥。聚焦发改委、农业农村局、商务局、供销总社等服务“三农”牵头部门主责主业,以产业振兴为重点,重塑市级部门乡村产业振兴有关职责,优化设置机关内设机构,整合组建市储备粮管理中心、市农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市农村服务指导中心、市商务发展中心等事业单位,综合提升乡村产业振兴在科学规划设计、集聚优质资源、培育特色产业等方面的能力水平,积极引导乡村产业通过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等方式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兜牢农业农村发展底线红线,有效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和农民增收致富。

四、打造宜居环境,助力生态振兴。生态环境问题涉及权责部门较多,为防止出现推诿扯皮的现象,开展职责划转移交情况“回头看”,制定职责划转交接工作制度,就涉及乡村生态振兴事项逐条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确保调研清楚、分析到位、划分合理。根据职责分工变化,将卫健部门负责的农村户厕改造职能以及住建、资规、生态环境部门负责的部分乡村建设职能,调整至市农业农村局集中实施承担。在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中,市级部门加大对农村公共厕所、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管理,推进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达100%,农村生活污水达标排放,进一步改善了乡村生态环境,提升了农民生活品质。

五、推进文旅融合,助力文化振兴。围绕打造“长三角重要的文旅文创新高地”重要目标,开展文旅融合工作专项机构编制调研,基于文化惠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高标准、高需求,为市旅游服务中心扩充乡村旅游建设、乡村旅游品牌培育等职责,并相应核增事业编制,助推乡村旅游示范点建设,提升乡村旅游服务质量,增强特色田园乡村活力。为链接仪征丰富的党史、文化、生态、产业等城乡现场教学培训资源,审批设立市江上盐都研修中心,以十二圩历史文化街区“江上盐都”微博物馆群为核心,建成精品研学路线7条、现场教学基地39个,强化城乡模块联动互补,扩大乡村旅游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淋漓尽致展现仪征美丽乡村新貌。

仪征市委编办 陆月

责编:秦春凤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