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单杉) 生态环境部日前发布《“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名单》,我市名列其中。这是对我市近年持续提升垃圾综合处置能力的肯定,标志着镇江向“无废城市”不断迈进。
“无废城市”是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引领,通过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填埋量,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降至最低的城市发展模式。近年来,我市通过餐厨废弃物处置、积极推动垃圾分类工作等,不断提升垃圾综合处置能力,探索建设“无废城市”。
在江苏泓润生物质能科技有限公司内,餐厨收运车正在来回奔忙,在这里,城市有机废物实现了绿色低碳循环。负责人告诉记者,我市餐厨废弃物及生活污泥协同处理一期项目已实现满负荷运转,二期工程主体完工,正在进行配套设施的安装调试,年内即可投产。届时,我市将实现餐厨废弃物收集处理全覆盖。
随着垃圾分类的普及,包括园林绿化废弃物、厨余垃圾、畜禽粪便、过期食品在内的废弃物,都属于城市有机垃圾。相关工作人员介绍,为了解决镇江范围之内的其他有机垃圾,在二期规划的时候,预留了700-800吨的综合处置能力,随着垃圾分类的进一步开展,大概半年以后,项目处置能力将有显著提升。
在润州区和平路街道润康城小区,垃圾环保屋已经投入使用一段时间了,居民们每次在智能垃圾分类箱投放垃圾后,都会获得积分。这些积分可以用来兑换毛巾、洗衣液、香皂、洗发水等日用品。
和平路街道宣传员芦金虎告诉记者,这个小区的居民有2600多户,85%的居民都已经能够做到垃圾分类投放,“早上7点到9点,居民将日常可回收垃圾放进垃圾环保屋,只要放进去,系统将自行称重产生积分。我们每周都会举办一次兑换活动,可以兑换日常用品。”
润康城小区的做法只是一个缩影。据了解,我市正在加快垃圾分类体系建设,在部分条件成熟区域开展“撤桶并点”,实施生活垃圾“居民源头分类,定时定点收运”试点工作。
日常生活垃圾可以投入垃圾环保屋进行回收再利用,而大件垃圾去向何处呢?记者了解到,我市大件垃圾拆解中心项目正在推进当中,项目设计日处理规模约30吨,主要服务范围为市区,比如家庭生活中不用的木头、木床、海绵、编织物等,都可以得到有效处置,目前项目已完成进展75%左右,预计将于今年8月份竣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