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千食材,品味人间”“家的味道,幸福的味道”……走进镇江市润州区宝塔路街道林隐社区“和”悦餐厅助餐点,宽敞的就餐环境、摆放整齐的餐桌椅、明亮温暖的灯光以及墙上张贴着的各类食品安全规范及温馨标语,一下子就驱散了初冬时节室外的阵阵凉意。
2014年12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镇江市丹徒区世业镇,在永茂圩自然村,总书记走进村民洪家勇家的厨房,掀开锅盖,里面炖着土豆烧肉,他说“真香”。接着,又打开冰箱看了看冷藏着的菱角等食物,高兴地说,希望大家日子都过得殷实。看到院里种着萝卜、白菜、菠菜,总书记幽默地说,秋天的菠菜就是“秋波”吧。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镇江始终牢记总书记对民生保障的念兹在兹。
民以食为天。在让老年人从“吃得到”“吃得起”再到“吃得好”这件事上,镇江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全市街道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和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基本实现全覆盖;379个老年助餐点,年均服务老人逾100万人次。在不断加大设施改造提升力度、完善政策措施的基础上,今年市民政、财政、慈善总会针对市区户籍的分散供养特困人员、低保对象、重点优抚对象等六类特殊困难群体,建立“3+3”助餐补贴制度。
“一老一小”关系千万家庭,痛点堵点多、保障难度大。全市60周岁以上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政府统保率达100%;实施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菜单式”居家适老化改造行动,累计完成3000余户改造;政府购买居家养老上门服务对象扩大至80周岁以上全体老年人……广泛凝聚建设老年友好社会环境的共识与合力,2020年,镇江被民政部、财政部评为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成果验收特别优秀地区,并获中央财政资金奖励。
儿童是希望和未来,在镇江,儿童友好也正成为这座城市的美好底色。截至目前,镇江市、县两级均建立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镇(街道)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实现全覆盖。困境儿童保障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充分落实,集中供养孤儿保障标准达每人每月3132元,保障标准全省最高。
民生兜底保障,是衡量发展质量水平的重要指标。在镇江,党委领导、政府主导、民政牵头、部门负责、社会参与的分层分类社会救助工作格局基本形成。在2016年实现全市城乡低保标准一体化基础上,严格落实低保标准动态调整机制,目前全市低保标准已由2014年的每人每月580元,提高至每人每月875元。十年来,全市共有28.83万人次困难群众得到兜底保障,实施临时救助7.07万人次,累计投入资金14.28亿元。每年元旦、春节对困难群众实施“两节”普惠制慰问,累计救助困难群众352万人次,发放资金8.86亿元。
在全省率先完成社会救助申请“只需跑一次、无需开证明”改革后,为实现对困难群众的精准定位,发现“沉默的少数”,镇江又将社会救助融入基层治理体系,联动“小网格”,服务“大救助”,有效打通联系服务困难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奋进新征程,镇江将继续牢记殷殷嘱托,夯实民生根基,让群众生活“一年更比一年好”。本报记者朱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