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泰州 > 正文
姜堰大伦镇:“一分钱”故事43年后感动众人
2022-03-21 09:47:00  来源:“学习强国”泰州学习平台  

日前,姜堰区委组织部、老干部局为离休干部拍摄视频,留存红色资料,这使得大伦镇运粮村96岁的离休干部宋同章“一分钱”的故事43年后浮出水面,感动众人。

宋同章是原泰县运粮乡供销社副主任,见证了姜堰区城乡供销合作社成立发展和改革的进程。宋老因中过风,口齿有点不清,但面对拍摄镜头,回想起过去的峥嵘岁月,依然记忆犹新。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渡过了长江天堑。全国解放的脚步声中,党在泰州西郊的张家坝建立了苏北唯一的高等学府——苏北建设学校。1949年9月,农家子弟宋同章以优异成绩考取苏北建设学校,成为该校近1500名学员中的佼佼者。毕业后,宋同章被分配到了省财政厅工作。1954年,他和妻子响应国家号召,从省城下放姜堰供销系统,先后到梁徐、太宇、蒋垛、运粮等基层供销合作社工作,不管在哪里,宋同章都听党话、跟党走,服从组织安排,毫无怨言。

宋同章60岁的三儿子宋小全说,父亲是位“一分钱不少”“一分光不沾”的“宋较真”。“供销社老同事都知道,父亲身上有则‘一分钱’的故事,这些老同事如今都不在了,他也不让家人再提这事。要不是这次拍视频,还不会浮出水面。”1978年的腊月,没几天过年了,供销社年终账目大盘点,发现账上少了一分钱,怎么也平不起来。几位会计忙了一天,就是找不出问题,恳求父亲不要为一分钱较真,几十万的流水仅相差一分钱已经很好了。父亲毫不犹豫地说,平不了账,说大点,是违反国家财务纪律,说小了,对不起自己的良心。就这样,父亲带着大家加班一夜,重新一一核对几万条售货记录,终于发现了问题,平了账。原来,营业员写字不规范,把个位数的“2”字,不小心加了一个勾,被会计误认成“3”。

上世纪七十年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如火如荼,遍布全国城乡的供销社担负起了“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重要使命。当时的农村供销社是满足农民生产生活需要、从事农村商品流通的主渠道。众所周知,当时的供销社主任,手上有着很多批条子买物资的权力,可亲朋好友找他,均被婉言谢绝。宋同章生了四儿两女,都生活在农村。宋小全说,父亲当年的同学同事,好多做了大干部,兄妹们曾叫父亲找关系谋个好工作,同样遭拒。兄妹们生病也都各自掏钱,一点沾不到光。“这些年,我们虽没沾到他的光,但为有这样‘硬朗’的父亲感到荣光。”

宋同章的卧室里贴着“永远革命 永远清白”几个字,书橱里放满《姜堰红色记忆》《黎明前的决战》等革命书籍。去年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宋同章因地制宜,在家里开设“红色教育课堂”,常态化向镇村年轻干部讲述姜堰红色革命史、身边模范人物的奋斗史,却没说自己的故事。

运粮村31岁的会计宋宇多次聆听宋老讲红色故事。他说,几天前,他陪拍摄人员来宋老家,才第一次听说“一分钱”的故事,真的很感人。当天,他以《宋老“一分钱”的故事43年后浮出水面》为题发送微信朋友圈,感动了众人。村里50多岁的网格员宋春章转发并留言,经常听宋老讲红色故事,首次听闻宋老“一分钱”的故事,感动得都要流泪了。

钱宏斌 翟小勉 姜老轩

责编:唐凯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