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网讯(记者 武蕾 杨群) 树的年轮,复刻城市的印记 。从“名不见经传”到“江苏省生态园林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一棵棵向下扎根、向上生长的树,见证着我市久久为功的植绿不辍、一步一景的城市风韵。
种下棵棵树,绿美一座城,幸福代代人。2021年,我市科学推进国土绿化工作,全市新造成片林1.9万亩,林木覆盖率达29.84%,位居全省第三位;今年,我市将立足“江苏生态大公园”建设,围绕古黄河生态富民廊道、大运河文化带等项目,更加精准推进国土绿化工作,全市计划完成新造林1.3万亩。
值此一年一度的植树节到来之际,让我们伴着徐徐春风,走近那些“明星树”“网红林”“人气园”,感受我市大美的生态画卷。
最古老的树——项王手植槐、项里桐
古槐情深,愿望成真。在市区项王故里景区古槐四周的围栏上,一个个写着愿望的红丝带在阳光下随风飘扬。
古槐一侧的简介牌介绍了古槐令人惊叹的顽强生命力。简介牌上写着:项王手植槐,属国槐,国家一级保护古树名木,树龄2200多年,相传为项羽16岁离开家乡时亲手所植。由于历史上黄河改道导致泥沙淤积等原因,此树主干部分被埋于地下,现地表所见仅为枝干部分,高10米,冠径20米,胸围6米。两千多年来,此树历经洪水、雷击、火烧等各种磨难,依旧枝繁叶茂,郁郁葱葱,是见证宿迁历史的活化石。2013年7月江苏省绿化委员会办公室编纂、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的《江苏古树名木》一书中,将项王手植槐认定为江苏省十大古木第一名。
《诗经》有言:“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菶菶萋萋,雍雍喈喈。”梧桐自古就是吉祥的象征。在项王故里景区,与项王手植槐毗邻而居的项里桐,同样穿越时光见证着宿迁的发展与变迁。
项里桐,属中国梧桐,别名青桐、桐麻,现为国家一级保护古树名木,树龄2200多年。早在秦汉之际,项王故里因广植梧桐,故名梧桐巷,《史记》《汉书》《宿迁县志》均记载项羽出生于梧桐巷。当前此树胸围0.61米,树高7米,冠径7米,为梧桐巷中保存下来的唯一一棵发根梧桐,相传项羽衣胞埋在此树下。此树特点是在母体上,每一代老枝干枯萎后会再生新枝干,现有南北两侧各为第四代和第五代再生枝干,在其主干下仍可见母体残痕。2013年7月项里桐被收录在《江苏古树名木》一书中,被认定为江苏省十大古木第二名。
最著名的名木——“中国意杨王”
在“中国杨树之乡”泗阳县,坐落着中国唯一的以杨树为主题的专业博物馆——中国杨树博物馆。馆内的“镇馆之宝”就是主展馆南门外耸立着南北排开的四棵“中国意杨王”。
四棵树均为1976年春栽植,是我国最早栽植的欧美黑杨,见证了宿迁“绿海之都”的崛起,见证了中国意杨种植和发展的历史。北面两棵为I-214杨,中间是I-72杨,最南边为I-69杨。“王中之王”是中间的I-72杨,石碑上刻录2005年测量数据,其干高46米,胸径1.18米,立木蓄材积17.5立方米。2006年6月,第四届国际杨树学术研讨会召开期间,国际林联组织到泗阳县参观杨树产业,看了四棵“意杨王”,专家证实它的树龄和高大为国内外罕见,具有较高的科研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多年来,四棵“中国意杨王”不仅吸引了众多海内外专家、学者前来考察欣赏,也成为“泗阳林海”游的经典项目。
最情深的树——姐妹银杏
银杏,中国特有树种,也是世界上生长着的最古老的高等植物,素有植物“活化石”之称。在泗阳县来安街道,有这样两株相距4米的雌性银杏,她们根冠交织,好似一对亲密无间的好姐妹。据我市林业专家张用宪介绍,银杏“两姐妹”不仅饱受风寒雨露600余载,而且经过战火的洗礼和人为摧残,幸运地保留下来是难能可贵的。
民国版《泗阳县志》记载了这两棵传奇之树:“是树有五奇:康熙时由黄河决口冲来,盘根结节于水岸高丘之上,垂三百年许。物之生长有定,草木有知,树亦效灵,奇一;柯枝奇偶,树别阴阳,宛如人物一体,奇二;高干蔽日,叶茂藏风,夏日游赏,荫美甘棠,令人流连忘返,奇三;阳者结实其形长,阴者结实其形圆,根周一里,百鸟营巢,奇四;树之阳,有张氏者,隐居乐道而名不传,终爱其树不忍伤,登仙则墓垅于其侧,生若与树为良友,死亦与树结神交,奇五。”
张用宪认为,这两株银杏,原系张氏始祖张大溪所植。据张氏家族传述:明开国皇帝朱元璋即位后以“农桑衣食之本”,发榜告知天下广植林果,张氏家族响应号召,种植银杏。2000年,经调研,两树树高分别是33.4米、32.8米;胸径分别是134.8厘米、133.9厘米。如今,两树盘根错节,苍劲古朴,岁岁金果满枝,备受人们敬重,留下了自然与人文交融的绝美景致。
清新养眼的林——新河古栗林
林木阴翳、鸟鸣嘤嘤。在全国著名的电商名镇——沭阳县新河镇,“隐藏”着两处古树群,一处在山荡村、一处在周圈村,分别叫山荡古栗林、周圈古栗林。
一片古栗林,是一个村庄历史发展的见证者,也是一处清新养眼的人间秘境。斑驳的古树、延续的根茎、茂密的树干……岁月流转,山荡古栗林愈发生机盎然。这片沿河生长的古栗林占地136余亩,现存百年古栗树1600余株。而其中,一颗“树王”虽历经300多年岁月洗礼,但在后人的精心呵护下,愈发高大。树旁牌子显示:树王,高15.2米,主干胸围2.8米,又称“翰林树”,享有“山荡古树王”美誉,系康熙十年翰林院侍读学士胡简敬回乡时所植。2009年,山荡古栗林被列为江苏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十大新发现之一。
在距离山荡古栗林4公里处,周圈古栗林同样惊艳了岁月。据资料显示,该片古栗林总占地面积520余亩,现存百年以上树龄的古栗树400余株。2009年,周圈古栗林同被列为江苏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十大新发现之一。
不“梨”不弃的园——“豫”见梨园湾
“占断天下白,压尽人间花。”天下的花中,要说白,当数梨花。每年三四月间,宿豫区顺河街道梨园湾社区盛放的梨花“香雪海”,无不惊艳宿迁整个春天。当前,枝头上萌发的小花苞,揭开了竞相绽放的倒计时,也再次奏响了不“梨”不弃的富民曲。
走进梨园湾社区,果农们忙碌的身影随处可见。一路攀谈,发现这里世代种梨的人不在少数。据宿豫区顺河街道梨园湾社区党委委员殷利介绍,梨园湾社区的梨树从1920年“走来”,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梨树规模化种植,现在种植规模达5000亩,酸甜多汁的酥梨深受大众喜爱。依托梨园特色,以梨树种植为点,以梨产品为线,以梨园乡村游为面,梨园湾社区一跃成为“中国美丽乡村”“江苏最美乡村”“江苏省第四批特色田园乡村”“全国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五星级示范点”,走出了一条不“梨”不弃的发展之路。
“现在处于梨树发芽开花期,品种包含白酥、早酥、秋月、皇冠等。”殷利说,为了更好助推发展,目前还进行了品种上的更新换代,新品种已进入盛产期,明年将与大众见面。与此同时,梨园湾社区通过线上与知名电商平台、线下与商超、农贸市场合作等方式,打通销路,通过采摘、众筹等形式,打造生态效益经济链条,让广大果农腰包越发鼓起来,梨树产业发展越来越好。
“每年我们都对外众筹5000余棵梨树,时限为一年。”殷利介绍说,运行方式为剪枝、除草、施肥、看管、监控等由社区经济股份合作社和农技专家统一管理,从梨树除草、剪枝、施肥、开花、结果,一直到采摘,全程实行可追溯监管,可实时查询。通过众筹一棵专属的梨树,越来越多人更好实现了“芬芳四月赏层层似雪的梨花,炎热七月品尝入口酸甜的酥梨,寒冬腊月看冬日银装素裹的梨树”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