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宿迁 > 正文
宿迁:一群人,一条心,温暖一座城
2022-03-15 15:44:00  来源:宿迁网  

春天里,桃花灼灼,杏花点点,惠风和畅,一季芳菲。在这最美春色里,我们与一场疫情阻击战不期而遇。这是一个特别的春天,也是一场严峻的考验。疫情大考下,宿迁经开区党员干部、医务工作者、志愿者们闻令而动、勇敢逆行,用爱心铸就一道彩虹,把汗水化成满脸笑容,用行动传递春日的温暖。

【镜头一】古稀老人争当志愿者:疫情不退,我不退

“请大家有序排队,站在一米线上。”“小朋友,要过来量一下体温哦……”3月14日上午8时,在宿迁经开区黄河街道城宇社区项王一期中央广场核酸检测点,前来排队检测核酸的居民整齐有序的排成两行,老党员戚绪德正在其中忙碌着。尽管穿着一身白色防护服、带着口罩,但微微露出的白发还是让记者一眼就认出了他。此时,戚绪德正弯下腰帮助一个孩子测量体温。

今年72岁的戚绪德,家住项王一期小区,是一名有着51年党龄的老党员。退休不褪色,虽已至古稀之年,但闲不住的戚绪德仍经常参加社区举办的各类公益活动。3月11日晚,正在家中休息的戚绪德从支部微信群得知小区要进行核酸检测实战,第一时间就报名成为志愿者。他说:“疫情就是命令,我是一名党员,我应该上。”就这样,3月12日早上六点,戚绪德早早地赶到了核酸检测点,测量体温、维持现场秩序,一站就是一整天。

现场秩序、排队规范直接关乎检测效率,甚至居民的人身安全。为了避免人员聚集造成交叉感染,戚绪德不停地大声提醒居民“保持1米距离”“不要拥挤”“戴好口罩”。穿着厚厚的防护服,连续站立了三四个小时,戚绪德的腿有些发酸,后背也被汗水浸湿,嗓子变得又干又哑。但戚绪德没有一句怨言,偶尔也会“偷偷懒”,原地坐下休息一两分钟就立刻站起来了。看到这里,有群众劝他说:“你年纪大了,多休息一下吧!”戚绪德乐呵呵地回答:“不用啦,我不老,我还可以战斗呢!”

“戚老每天早上不到七点就到了,比我们这些年轻人来得都早。”听着旁边同事的话,戚绪德摆摆手说道,“这几天大家都很辛苦。跟年轻同志们比,我体力可能没他们好,但是现在正是需要人手的时候,我多干一点,也能缓解一下大家的工作压力。”

“我是党员我先上”不仅仅是一句口号,它是掷地有声的承诺,更是义不容辞的使命。在疫情防控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从戚绪德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信仰的力量,正是许许多多像戚绪德这样的老党员,冲锋在前,勇担使命,用自己的坚守,守护后方万家灯火,让党旗在疫情防控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

【镜头二】“疫”线大白熬成“熊猫”:哪里需要我们,我们就去哪里

“来,张开嘴,啊……”“好,马上就好,不要紧张啊,放松……”3月14日中午12时,在宿迁经开区古楚街道富民路实验学校核酸检测点位,38岁的魏岩石穿上密不透风的防护服,认真为排队的学生做着核酸检测。连着检测了四五百人,魏岩石的护目镜上已经形成了一层薄薄的雾气,脸上的汗水顺着眼睛周围沾满睫毛,没办法擦拭,只能通过偶尔紧闭双眼来缓解不适感。

魏岩石是一名普通的医务工作者,在古楚街道卫计条线工作了十多年,主要工作是疫苗接种。“前天接到通知,我们就过来了,流动作业,哪里需要我们,我们就去哪里。前天,我们跑了四个点,每个点都几千人。”魏岩石说道。为了节约防护衣,减少上厕所的次数,工作中,魏岩石索性不喝水,中午吃盒饭短短几分钟是她全天唯一的休息时间。

“昨天,一位小姑娘采集完核酸后,跟我说‘谢谢白衣天使’,瞬间就觉得再累也值得。”采访中,魏岩石笑着和记者分享了核酸采样时的故事,“看到这群孩子就想到了我的孩子,也不知道做核酸时有没有听话。”一提到孩子,魏岩石的眼中满是牵挂。这几天,她每天早出晚归,只好把孩子送到了外婆家照顾,忙起来有时连话都和孩子说不上一句。

采访时恰逢中午,忙碌了一上午的魏岩石打算和同事们简单吃点就往下一个核酸检测点去。脱下厚重的防护服,记者这才看到,几乎每一位医护人员的眼睛都累成了“熊猫眼”,脸上布满了压痕,这压痕是硬生生佩戴口罩和防护面具戴出来的,即便满脸皱痕,她们却还是笑,戏称:“这是‘天使’的印记,为了大家能早日出门,拼了!”

“哪里需要我们,我们就去哪里!" 这是职责使然,更是一种担当和奉献。汗水浸透的工作服,被捂得泛白起皱的手掌和胳膊,口罩背后脸上的道道深深勒痕 ……万千感慨、千言万语,化为一句“谢谢可爱的你们”。

【镜头三】医药专业大学生申请成为志愿者:家人们都参与到了防疫一线,我也要为社区贡献一份力量

“请大家提前准备好‘宿康宝’预约二维码,全程佩戴口罩、保持一米以上间隔,有序参与检测。”在宿迁经开区三棵树街道三树新城核酸检测点,群众在工作人员的组织下,有序进行体温测量、核酸采样等流程,志愿者苏家驹穿戴着防护服,正在为社区居民做信息采集工作。

时刻以主人翁的精神状态投身疫情防控工作,成为疫情防控的“得力助手”,苏家驹得到了居民和社区的一致好评和认可。“他每天早早地就来到社区,和社区工作人员一起忙碌,因为有年轻力量的加入,大大减轻了社区基层防疫工作的负担。”三棵树街道叶圩社区党总支部书记 、居民委员会主任许真告诉记者,苏家驹是叶圩社区居民,也是一名大学生,在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就读医药专业,受疫情的影响未能返校。苏家驹主动来到社区申请加入志愿者行列,为防疫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因为学习的是医药专业,所以从事医务工作帮助更多的人也一直是我的理想,目前负责的主要工作是人员信息采集。”谈起申请成为防疫志愿者,苏家驹说,自己的姐姐也在社区防疫一线,父亲在社区隔离点工作,因为疫情防控需要,已经很久没有回家,看到大家都十分辛苦,特别想发挥年轻人体质好、能力强的优势,协助社区工作人员,共渡难关。

稚嫩的肩膀主动挑起新时代的责任与担当,用自己的力量守护着家乡。“在大学我已经主动写了入党申请书,目前是一名入党积极分子。”苏家驹告诉记者,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在社区共产党员身上看到了无私、奉献、坚韧的崇高品格,也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入党信念,希望早日成为一名共产党员。

“一群人、一条心、一起拼、一定赢”,当疫情来袭、当考验来临,没有人是局外人,党员、医护人员、志愿者挺身而出、逆行出征,只为和病毒赛跑,与疫情抢时间,可爱的经开区人用默默无闻的付出构筑起阻挡病毒侵袭的坚固屏障,用迎难而上的勇气给了我们信心和力量,让我们坚信——阴霾一定会散去,太阳总会升起,一切美好终将会重逢,加油!(记者 王晖 周妮)

责编:秦春凤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