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524105814.jpg
微信图片_20240524105814.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宿迁 > 正文
看这些手艺人如何迎元宵
2024-02-23 10:13:00  来源:宿迁网  

正月十五闹花灯是元宵节的传统习俗,随着电子灯笼的兴起,传统样式的灯笼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但仍有一些手艺人,以自己的方式迎接元宵节,从她们的作品中,可以感受到传统民俗文化的魅力。2月21日,记者走访了两位手艺人,看看她们如何用不一样的方式迎接元宵节。

吴娟:自制花灯迎元宵

在宿城区,有一位巧手花灯艺人吴娟,手工制作花灯10多年了,是宿迁为数不多的花灯制作手工艺人。

“看似造型简单的花灯,其实需要经过繁琐且精细的制作过程,做花灯是个慢工出细活的手艺。”吴娟介绍,她这门手艺是在南京学的。

“有一年元宵节,和家人去南京旅游,路过南京夫子庙时被各式各样的花灯吸引了,当时就有了学做花灯的想法。”机缘巧合下,吴娟和丈夫跟随南京一位花灯手艺人学起了制作花灯,并在南京夫子庙内租了一个店面卖花灯和饰品。

“做花灯没什么技巧,肯花心思就可以。特别是做小花灯,更需要耐心仔细,这样做出来的花灯才精致。”吴娟回忆说,最开始学做花灯时,由于不熟悉,她总是做了又拆,拆了又做,一个并不复杂的荷花灯,她前后得花上两三天才能完成。虽然手“笨”,但吴娟是一个爱钻研的人,她虚心请教他人并勤奋练习,日子久了,她制作花灯的手艺日益娴熟。

后来为了孩子上学,吴娟回到宿迁工作生活。利用工作之余做的花灯依然深受大家喜欢。

王忆凡:用纸条卷出灯笼衍纸

“卷一卷,粘一粘……”一幅幅活灵活现、栩栩如生的衍纸作品在王忆凡的手中制作完成,她神情专注,似乎不会被任何事情打扰。元宵节临近,王忆凡做了一些灯笼衍纸庆祝元宵节,获得了不少人的点赞。

王忆凡告诉记者,她从小就喜欢画画,家人很支持她的爱好。高考之后,王忆凡顺利被湖南工业大学包装设计专业录取。大学毕业后,王忆凡成为一名美术教师,现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

衍纸是一种传统的中国手工艺术,也是一种非常独特的艺术形式,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提到与衍纸的“相识”,王忆凡滔滔不绝。“当时我在宿豫区陆集中心学校教学,在一次准备公开课搜集资料时,我看见了衍纸的制作过程,当时就觉得很有意思,暗暗地记了下来。”王忆凡笑着说,衍纸的制作过程是将不同宽度、不同长度的纸条卷成基础卷,做成造型,然后粘在底卡上。

之后,王忆凡买了一些材料,动手学习制作衍纸。恰巧学校安排老师开设社团,王忆凡自告奋勇地报名参加,开设了“衍纸社”。王忆凡告诉记者:“每周三的第8节课由我为学生教授衍纸,当时有20多名学生愿意加入我的社团,‘衍纸社’还有个响亮的名字叫‘大开衍界’。”

“现在我在宿豫区豫新初级中学担任美术老师,平常我们的作品会在学校一楼大厅展示,吸引不少学生,‘大开衍界’社团的成员越来越多,我很开心。”王忆凡笑着说。

衍纸是个精细活,需要保持较高的专注力,王忆凡却从不觉得累。“元宵节快到了,我想制作一些带有花灯、汤圆元素的衍纸,放在家里当装饰品。之前春节的时候,我制作了一些带有龙元素的衍纸,受到了不少亲戚朋友的喜欢。”王忆凡开心地说。

在王忆凡的众多作品中,一幅名叫《华夏魂》的作品引起了记者的注意,一条栩栩如生的龙,周边还有不少中国元素,颇具“中国范儿”。“这幅作品花了我很长时间,之所以将龙作为这个作品的主角,是因为今年是龙年,中国人又一直被称为‘龙的传人’。另外,我用了不少中国元素点缀和修饰这条龙,比如八卦、红灯笼和熊猫,希望通过这个作品,让更多人认识衍纸,传承和发扬优秀的中华文化。”王忆凡说。

“我觉得我做过最有价值的事情,是让更多人认识和了解衍纸,现在有不少学校的老师愿意学习衍纸,市区内有20多家学校开设了衍纸社团,我很开心也很荣幸,能够让这么多人了解这门手艺。”王忆凡说。(记者 裴凌曼 见习记者 倪家乐)

责编:秦春凤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