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原本是人类安全的港湾,可是这几年全国却发生多起房屋垮塌重特大安全事故,倾倒的房屋成为巨大的灾难,终结了遇难者的生命。
2022年4月29日,长沙一老式楼倒塌,54人遇难;
2021年7月12日,苏州吴江区一酒店辅房坍塌,17人遇难;
2020年8月29日,临汾襄汾县陶寺乡一饭店坍塌,29人遇难;
2020年3月7日, 泉州市鲤城区一快捷酒店坍塌,29人遇难;
……
南京全市房屋建筑180万栋,其中自建房不在少数,这些房屋的安全有保障吗?今年6月,南京在全国率先推出“经营性自建房公共安全风险评估模型”,对全市经营性自建房的公共安全风险进行全面排查评估,并将评估结果纳入常态化巡查监管,以加强城市安全韧性。
首次为房屋公共安全风险打分
“周边有学校”“这有餐饮饭店,还有批发零售业务”……
8月11日10点,顶着烈日,在南京市建邺区南苑新村趣园11号4幢,南京市应急局指挥中心柳旭用手机进入社区治理一体化信息平台,进入信息采集模块,再进入“经营性自建房排查”条目。这是南京刚推出的“经营性自建房公共安全风险评估”系统,上面有十五大选项需要他勾选。
南京即将对全市自建房的公共安全风险开展全面评估,预计今年十月底前完成,建邺区等区先行试点。
南京市应急管理局局长冯甦介绍,公共安全风险评估不等同于房屋安全鉴定。后者是评估房屋的结构性安全,房屋本身不安全,那它的公共安全风险肯定偏高;但即便房屋本身安全,也不意味着就没有公共安全风险。比如,这幢房屋旁边有没有深基坑,使用的燃气是否安全,是不是经常有大规模的公众聚集,消防通道、消防设施有没有达标,总之,房屋结构之外的诸多因素都影响着房屋的公共安全。冯甦说,这几年房屋垮塌造成多起特大安全事故,如果那些房屋仅供自住,没有用于经营,没有出现公众聚集,那不至于对公共安全形成巨大的影响,所以非常有必要在对房屋本身进行安全鉴定的同时,对房屋的公共安全风险进行评估。
今年6月,全国各地集中对经营性自建房开展“百日行动”,对于既有建筑隐患排查整治,主要是根据危房检测技术标准进行危房等级鉴定,侧重于房屋结构安全性。但从大量事故原因调查看,经营性自建房倒塌原因不仅来自房屋结构隐患,还有燃气泄漏、非法建设、地质灾害等多种风险源,事故严重程度又与房屋的经营性质、人员承载数量等因素高度关联,风险辨识评估更加复杂,目前国内尚无规范标准。
复旦大学社会管理与社会政策系教授、复旦大学城市公共安全中心主任滕五晓认为,自建房因其设计、建设、使用的不规范,房屋安全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经营性自建房,由于风险的多元和管理的复杂,其安全一直是公共安全管理中的痛点和难点。
今年6月,南京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和软件公司联合发布全国首个“经营性自建房公共安全风险评估模型V1.0”,创新引入经营性自建房风险分级防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综合房屋结构安全性、经营安全性、建设合法合规性、地质环境安全性等4个方面,设置地质灾害隐患、燃气、抗震、公共安全等11个类别,对经营性自建房风险进行量化评估,实施分级防控,对自建房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
堵上城市安全漏洞
开展公共安全风险评估,对自建房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刻不容缓。
早在1987年我国就发布《民用建筑设计通则》,提出一般性建筑的耐久年限要达到50年—100年。但这个通则并无强制约束力,长期以来,自建房的建设和管理都处于监管“真空地带”。
从近几年国内发生的几起房屋垮塌重特大安全事故看,造成事故主要原因在于改变结构加盖,改变结构装修。而房屋使用者在对房屋结构没有完全认识的情况下,就对房屋进行随意改造的情况并不鲜见。比如现用的住户将阳台改造成厨房,在阳台上堆放过多重物,破坏了房屋原本的稳定性。
大量自建房建设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已有三四十年历史,不少楼房是砖混结构,稳定性较差。大量楼房面临产权关系复杂、责任主体变更、加固征拆难、利益平衡难、资金筹集难等问题,不少城市存在“危而难拆”的现象。有业界认为,我们正在进入自建房安全事故高发期。
南京市应急管理局综合监管处处长徐仁儿介绍,南京此次推出的“经营性自建房公共安全风险评估模型”,将安全风险从高到低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等四个等级,分别以红、橙、黄、蓝四色标示,不是存在风险就要停用或拆除,有的评估为较大风险的房屋,需要采取相关除险加固、限制用途等措施,如加装燃气安全设施、停止经营,以便降低房屋的风险等级。
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中国灾害防御协会规划与标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翟国方认为,南京的这个模型充分体现了风险治理中“可接受度”这一先进理念,让经营性自建房的公共安全风险“可量化、可评估”,为房屋使用人和基层治理人员后续常态化管控风险创造了重要条件。
评估结果用于社会治理
柳旭根据系统需要,在手机上把所需选项选好,上传相关材料后,一分钟内,南苑新村趣园11号4幢房屋公共安全风险值自动生成,这幢房屋的风险值为86,属于较大风险。
柳旭把结果告知房屋使用人,要加强燃气安全检查,及时检查灶具管阀。另外,房屋结构存在一般风险,建议使用人找专业机构进行结构安全鉴定。
上海交通大学应急管理学院执行院长樊博认为,评估模型客观采集数据,自动给出风险估值,避免评估当中的主观因素,这个1.0版本实现了房屋公共安全评估从无到有的重大进步,要通过实践不断完善迭代,把人工智能与数据分析、数据采集结合起来,将致灾因子、抗载体(如台风、暴雨等因素)融入到模型里面,进行更加科学的量算,将知识应用于应急管理实践当中,解决应急管理实践难题。
徐仁儿介绍,这个评估结果不仅引导房屋产权人、部门、街镇基层开展房屋隐患全面排查、靶向治理,也向所有应急网格员开放,纳入社会治理常态化巡查和精细化监管。南京划分有1680多个“应急格”,配备有上千名应急网格员。根据评估结果,网格员在日常巡查中就要重点巡查风险较高的房屋,动态更新房屋情况,实现房屋公共安全常态化管理。
每一幢房屋都人命关天,当下发展阶段还做不到绝对禁止有人出入“可接受风险”的房屋,居于其中的都是最普通的百姓,南京正在编织的这张房屋安全防护网,是用实绩践行“生命至上”。
□ 本报记者 颜芳
实习生 戴梦颖 许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