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日早上7点,急促的警报声打破城市的宁静,一辆120救护车飞速冲向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车上一对母子生命垂危!
一名28岁的安徽籍船民产妇已在车上分娩,胎盘滞留在体内,极易引起大出血;新生的男婴面色青紫、呼吸微弱……救护车一抵达医院,抢救就在担架床上展开:启动高危孕产妇救治应急预案,对新生儿进行心肺复苏,清理气道羊水,用无菌止血钳暂时阻断脐带……两分钟后,响亮的啼哭声传来,母子平安!
3月3日,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党支部书记、急诊科副主任朱保锋回忆起那一幕时一脸平静。“与死神赛跑,是急诊科的常态。春节期间本来就是急诊抢救工作高峰期,今年又遇到新冠肺炎疫情,我们平均每天要抢救30多名病人……”已连续战斗30多天,朱保锋的眼睛里布满了血丝,“和我们在湖北前线抗击疫情的同事比起来,这点辛苦不算什么。”
除夕前一天,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到上级通知,紧急组织医疗队员支援湖北。急诊科150多人全员报名,“志愿书”摞成堆,“请战信”不停通过手机发给院领导。护士长任玉琴连夜写下请战书,和丈夫一起署名:“我儿子已经长大,家人身体健康,有强大的支持系统做坚实后盾……”
最终,急诊科90后护士王丽成为南通首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在万家团圆的大年初一,向着武汉勇敢逆行。“作为共产党员,这个时候不冲出来,对不起胸口的党徽!”王丽说,她不是一个人出征,而是代表整个急诊科在战斗。
留在南通的急诊科同事们,同样向着“火线”冲锋。为防控疫情,1月22日起,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设立独立的发热门诊,对发热患者和疑似新冠肺炎感染人群进行集中诊治。感染性疾病科副主任龚翔半年前感觉走路时双腿疼痛,被诊断为双侧股骨头坏死,如今依然主动请缨,带领5名同事支援发热门诊。“共产党员轻伤不下火线,我这点毛病不算什么,能坚持!”龚翔手机上的计步记录显示,发热门诊开诊前一天,他爬了近30层楼,走了1万多步。同事说,他每爬一层楼,中间要停歇好几次,疼得额头直冒汗。
勇敢逆行,只因责任在肩。“急诊科有正式党员40名,约占全部医护人员的25%,党员比例全院领先。”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急诊科首席专家陈建荣说,急诊科医护人员团队始终秉持为人民服务理念,立足本职岗位,全心全意救治病人。
不久前,一名老人因大面积心梗被送到急诊科,虽经全力抢救仍不幸去世。诊疗中,床位护士主动为大小便失禁的老人清洗身体,让他有尊严地离去。老人家属当时默默记下这位护士的工号牌,一周后多方联系找到她,郑重致谢。
在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门口,一块铜牌引人注目——中华医学会急诊分会授予的全国首家“基层急救教育示范基地”。针对基层医务人员急救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技能等不足的情况,急诊党支部自2003年3月起义务开展“急救走基层”,17年间累计举办培训班180期,培训4万多人次。
本报记者 徐 超
见习记者 严 磊
本报通讯员 王以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