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岁的张宁是土生土长的老南京人,在秦淮区生活了半辈子,2000年搬至枫丹白露小区居住至今,一晃就是20年,见证了清水塘从黑臭脏乱到水清岸绿景美的历程。11月12日,张宁跟记者聊起清水塘的“前世今生”。
我原住在中山南路临街的一栋住宅楼,60多平方米的房子,住得有些挤。2000年打算换房子时,看了一圈还是习惯在秦淮区,最后买了枫丹白露小区的房子。小区紧挨清水塘,旁边就是龙蟠中路,地理位置好、交通方便。
没想到家门口的风景——清水塘,会成为我们的“心头堵”。岸上棚户区的污水、垃圾直排塘里,黑臭的水面蚊蝇成群。到了夏天,靠近塘边的居民楼很少开窗,从塘里飘来的空气臭得呛人;我们从塘边经过,都要捂着鼻子,一路小跑经过;又黑又大的花蚊子非常多,一咬一个包,又疼又痒。
水质变差,味道让人无法忍受,枫丹白露小区一些居民卖掉房子搬家。清水塘是死水循环不起来,其间虽然也整治过几次,但效果一直不好。
2016年,清水塘计划开始整治。我们枫丹白露居民还是担心,要是水没治好怎么办,毕竟根治一塘死水不是容易的事。
从一开始,整治工作就邀请居民参与进来。枫丹白露社区成立了“清水塘民主议事小组”,和居民商量着办事,把整治后效果图放在小区里,让我们充分了解,耐心解答我们的疑惑,真诚地接受我们的合理建议。慢慢地,有一些居民理解了,反过来支持整治,并主动做其他仍持反对意见的居民的工作。我一开始也不同意,后来看到各项工作做得很细致,相信能把环境治理好,就积极奔走劝告邻居们一起支持。
我们提了不少建议,比如,临河一排樱花树不要移走,要留在小区围墙内侧,缓和围墙铁栅栏给居民视觉上的冲击;周边老人多,在清水塘边增加扶手、休息凳等,这些都被秦淮区水务局采纳了。
施工开展得很快。2016年下半年开始进场施工,12月底就完工了。整治刚开始,水被抽干,塘底的淤泥又黑又厚。我们每天都去拍些图片,看看进展情况。施工过程中,看着慢慢变了样,大家是真的开心。
翻看以前的图片,再看看现在的实景,用天壤之别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如今岸边杨柳依依,塘中清澈见底,清水塘终于又名副其实了。这一切来之不易,小区自发成立志愿者巡逻队,我立马报了名。我们14个人,两人一组,一周巡逻一天,早晚2次,风雨无阻。巡逻主要看排污口有没有污水下河、捡拾环塘步道垃圾、制止钓鱼等,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解决不了的及时通过枫丹白露社区亲水巡逻微信向社区河长反映。我听说,有几个之前卖房子搬家的邻居,又在枫丹白露小区买了二手房,搬了回来。
几年过去了,清水塘依旧清澈如初,真正达到了“水清、岸绿、景美”,塘中水鸟三五成群,刚开始觉得稀奇,现在早就见怪不怪了。塘中碧水荡漾,岸边杨柳依依,绕塘散步健身的人很多,真正成了我们休闲的好地方。
水清了,岸上也跟着变化。对岸的棚户区拆掉了,小区整治了,道路也重修了,很多地方焕然一新。其中一片棚户区拆掉后,在去年建成了扇骨里邻里中心,现在可受欢迎了。一楼是社区服务大厅和社区商业,二楼可以看书、唱歌、跳舞、画画等,三楼是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我参加了舞蹈队,在二楼的排练室练舞,场地每天都排满了。
有人说,在城市里,邻居是最熟悉的陌生人,我完全不觉得。除了唱歌跳舞外,我还参加这里每月组织一次的社区开放日活动。前不久,社区组织开展“你的菜,我的故事”活动,每个人做一道菜,凑到一起拼桌,自助式取餐,一边品菜,一边聊故事。有人带来手炒鸡蛋,说小时候家里穷,鸡蛋就是对荤菜最初的记忆;有人说情窦初开时,为喜欢的人做的第一道菜就是酸辣土豆丝;有人带来酸菜鱼,说刚工作的时候点个酸菜鱼,就很满足了,现在自己也会做了……在扇骨里邻里中心,我们找到以前好几家住一个大院的亲切感。
象房村净水泵站建于清水塘东侧的地下,听说泵站上面正在建绿地花园,还要建一个足球场。未来,清水塘、扇骨里邻里中心、绿地花园连接成片,我和邻居们的幸福生活会一直继续。
作者:秦萱 李有明 严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