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要闻 > 正文
走近“江苏最美拥军人物”——共筑长城,鱼水谱新篇
2022-01-13 08:04:00  来源:新华日报  

10.26万平方公里的江苏,从来都是一片双拥的热土。“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这是战争年代军民团结的生动体现。如今,双拥光荣传统被与时俱进的江苏军民注入新的内涵。1月12日,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向社会公布首届“江苏最美拥军人物”名单,让我们走近坚实的“大后方”,聆听他们用真情谱写的一曲曲“鱼水赞歌”。

一粥一饭,新时代双拥更具“烟火气”

江苏一直有着“接地气”的拥军传统。陈毅元帅曾深情地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进入新时代,有这样一群拥军先进典型,用他们独具“烟火气”的方式,带给部队官兵以温暖和力量。

“粽子香、战士尝,仇叔叔、热心肠……”这是驻盐城部队官兵自编的顺口溜。“仇叔叔”指的是盐城市仇宽水产品合作社社长仇爱清。四十年如一日,仇爱清始终把慰问驻军部队官兵当作分内事,每年传统节日都要向11家驻盐部队官兵送鱼、送肉、送水果等慰问品。

为服务好部队官兵,2007年,仇爱清创办了盐城市首家拥军市场。他公开承诺,驻军部队到拥军市场购买水产品,一律按成本价的30%优惠。

“我年轻时在江上打鱼,遭遇翻船,一位解放军战士救了我,是军人给了我第二次生命!”仇爱清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他一直用力所能及的方式回报军队、奉献国防。

在南通,一碗“爱国拥军爱心粥”熨帖了很多人的心。爱心粥店创始人叫张志光,插过队、种过地,参过军、当过兵,打过工、创过业,但无论身份如何变更,几十年如一日的拥军事业从未止步。

2015年,张志光拿出50万元设立的“南通市爱国拥军基金”,成为南通首个以个人名义设立的拥军基金,由南通市慈善总会管理,专门用于资助困难的抗战老兵、军人家庭等优抚对象。2018年,他又出资18万元成立爱心粥基金。几年来,基金免费为抗战老兵、军人家属、孤寡老人、环卫工人等群体供应爱心粥,现已发展到6个爱心粥店,近30万人次吃上爱心早餐。

长城长,社会化拥军的队伍更长

“这辈子没有成为亿万富翁,但能为解放军战士做一副好手套,我觉得值了!”这是扬中友谊手套服饰创办人陈吕荣的肺腑之言。

陈吕荣口中的手套,是友谊公司生产的高级礼仪手套。如今,一双双绣着和平鸽的手套出现在天安门升旗仪式上,亮相北海舰队、雪域边关,见证了港澳回归、世博会、抗战胜利日阅兵等重大历史场景……

说起与手套的不解之缘,还要追溯到1992年。那年,陈吕荣去天安门广场观看升旗仪式时发现一个细节——国旗护卫队官兵戴的手套有些不合手,因为面料原因,仪仗兵甩旗等动作放不开。这也触发了陈吕荣自己办企业,为国旗护卫队制作专用手套的决心。

两年后,陈吕荣带着第一批为国旗护卫队量身定制的200多副礼仪手套赶赴北京,官兵们十分喜爱。从此,陈吕荣每年都向国旗护卫队、三军仪仗队等部队赠送特制手套,迄今为止累计赠送超过60万副,价值1000多万元。友谊手套也成为名副其实的“拥军”品牌。令陈吕荣难忘的是,天安门国旗护卫队还曾专程来到镇江,赠送一面2004年7月1日在天安门广场升起的五星红旗,“这件礼物弥足珍贵,表达了人民子弟兵对双拥人浓浓的情。”

“我们能够专心自己的事业,是因为万里之外的边陲有一群人在爬冰卧雪、赴汤蹈火。”无锡华能电缆有限公司董事长叶胜平说,没有国防,哪有厂房?长城长,我们社会化拥军的队伍应该更长。在华能公司,生产线有退役军人“先锋岗”,技术攻关有退役军人“研究组”。每年征兵季,叶胜平都要为参军入伍的员工披红挂花,再送上“华能献身国防奖励金”,激励他们建功军营。

作为高铁常客,叶胜平发现家乡高铁站候车大厅只有一块小小的“军人候车区”指示牌。为此他找到无锡市双拥办,提出要为高铁站捐建一个“军人候车室”。2020年建军节,高铁无锡东站“军人候车室”建成开放,宽敞整洁的空间为南来北往的“战友”提供一个“临时的家”。

躬身力行,让鱼水情谊更升华

春节为社区优抚对象送慰问品,端午节将亲手包的莲心粽送到退役老兵手上,重阳节将重阳糕送到老年退役军人家中……这是“苏妈妈”陆桂花和“姐妹”们每年必“打卡”的事。年逾七旬的陆桂花童年时便有一个“军营梦”。2008年,苏州市金阊区自发组织起“苏妈妈拥军志愿服务队”,陆桂花当选队长。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成为“苏妈妈”的一员。每逢新战士入伍,陆桂花就带领“苏妈妈”与战士们结对,送上军旅日记,让他们记录下部队的点点滴滴。遇到老兵退役,又会送上一张合影、一条围巾,让“异乡母亲”的温暖萦绕在战士们心头。

最让战士们难忘的,要数“苏妈妈”带进军营的“苏式”美食。中秋节,陆桂花和队员们会为驻地官兵做上一桌苏式菜肴。母亲节,“苏妈妈”也会提前忙活起来,取汁、浸泡、蒸制……为的是让官兵吃上一口姑苏时令美食——乌米饭。

军民鱼水情,在经年累月的浸润中不断升华。

讲台上,华再清将“爱军”“学军”思想传递给莘莘学子;讲台下,他躬身力行,以“拥军”“颂军”行动影响身边人。

华再清是常州市湟里镇东安实验小学退休教师。1997年,在他的倡议下,东安中心小学成立“少年军校”,学校被命名为“武进第三少年军校”,实行准军事化管理,由军人担任校外辅导员和军训教官。经过20多年的积淀,这所“少年军校”先后被命名为“全国少年军校示范校”“全国首届国防教育特色学校”。与此同时,“参军尽义务、戍边卫国防”的种子也扎根在当地青少年的心中,平均每年有30多名青年积极应征入伍。

华再清回忆,30多年来,他已先后带领几万名学生拥军,向军人发出慰问信10万余封,寄赠书籍、文体用品等慰问品价值10万多元,为烈军属做好事10万多人次。

本报记者 金亦炜 唐悦

责编:王逸男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