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要闻 > 正文
推进课程育人体系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2022-06-17 09:10:00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崔 伟  

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是坚持党对教育事业全面领导的具体体现。2017年,教育部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通知,提出了“十大育人体系”,并将“课程育人质量提升体系”摆在了第一位。纲要指出,“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优化课程设置,修订专业教材,完善教学设计,加强教学管理,梳理各门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责任重大。2020年,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新时代医药卫生类高职院校,应如何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挥关键课程和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作用,成为摆在高校党委班子面前的重要问题。

探索思政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

成效显著但仍需改进

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自2005年升格为高职院以来,一直高度重视思政理论课教学工作,曾经在江苏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检查中获评优秀。为切实提高思政理论课教学实效,思政理论课教学部门一直不断探索教学改革,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从最近的调研结果看,到课率比较高,基本上保持在95%以上,这得益于学院教学管理严格,教风学风严谨。学生对思政理论课的满意度总体上较高,达到92.56%。但是,也发现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学生认为有些老师授课形式单一,教学内容较为陈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得不到老师的关注,课堂仍以教师单向授课为主,学生对课堂内问题的参与度较低。教学内容在结合历史和时政热点方面、教学语言在更接地气方面、教学形式在加强实践教学和增进对话交流等方面有待改进。学生的抬头率仍有较大提升的空间。

归纳起来,存在“三个脱节”:

理论与实际脱节。思政理论课在教学中采用的教材是全国统编教材,理论性强,可读性不强,有三成的同学认为教材文字枯燥,且与大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实践相关性不强,与学生所接触的社会实际之间有脱节。

授课内容与关注点脱节。思政理论课教师教学内容的选择多以教材为依据,经常出现讲授的重点难点问题和部分学生关心的问题脱节,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综合素养与要求存在脱节。思政理论课教师“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而不少教师与此要求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尤其是“思维要新、视野要广”方面,表现在思政理论课教师大多专注于自己所熟悉的思政课领域,对思政领域外的内容兴趣不大。

对于医药卫生类高职院校而言,医学人文,是一门医学和人文学的交叉学科,是研究医学与人文关系及从人文观念角度出发对各种医学现象、事件进行思考、总结的学科。高等医学教育以培养德才兼备的医学人才为己任,在医疗实践中,医德与医疗技能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而医德所要求的具体内容与人文素质教育的目标和内容一致,这种现实的要求促使医学教育从开始就要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打好职业道德的基础。因此,医学人文教育与课程思政的目标不谋而合,成为推进课程思政的重要抓手。

从调研结果看,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非思政课教师对课程思政认识存在偏差。部分非思政课教师缺乏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训练,对一些问题的认识不够深入。认识和理解上的偏差,从本意上背离了课程思政本来的挖掘专业课本身所带有的“内生式育人”元素和育人的理念,并不能达成育人目的。二是课程思政作用未能充分发挥。长期以来,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高度重视医学人文教育,充分挖掘校本资源,系统设计“以传统文化教育基地为依托,以十项主题教育活动为抓手,以百部必读书目为引导,以千名志愿者服务社会为重点”的“个十百千工程”,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医学人文品质。同时,以教师为纽带,实现显性人文课程体系和隐性人文课程体系的交叉融合,完成教育者对学生医学人文精神的体验、启蒙和引领,有效推动了富有苏卫特色的隐性人文课程的教育实践。但医学人文课程还存在数量不多、缺乏系统性、目标性和组织性的特点。与专业课程相比,医学人文课程所占课程总量的比重不足十分之一。加上个别非思政课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识和理解存在的偏差,课程思政效果大打折扣。

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

切实提高吸引力

“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提高”,坚持“八个统一”,为思政课的改革创新指明了方向。

创新教学组织形式,实现线上线下双重互动。转变原有的教师主导的思想观念,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完善“课堂、网络、实践”三维立体的思政课教学模式。通过构建双向互动式教学思维模式,构建课堂教学、网络教学、实践教学三维立体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保证思政理论课教学实效。课堂教学以理论讲授为主,讲好中国故事。利用网络平台可反复观看的优势,将网络平台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深入挖掘学院特色,把握学生认知规律,制作学生喜闻乐见的短视频,增强趣味性和吸引力。

重视实践教学,整合实践教学资源。实践教学分为课堂实践和课外实践。课堂实践可依托校内“一站式”学生社区,挖掘各类校内资源,创设各种实践情境,丰富实践内容。课外实践鼓励学生走出校门,到基层去、到群众中去,提高学生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同时,开拓实践教学基地,研究实景教学的模式,把实践课堂搬到博物馆、搬到医院里、搬到养老院和社区去。

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注重学生的行为表现。多元化评价体系既考虑学习效果,又兼顾学习态度,既注重过程,又注重结果。学院在过去的思政理论课教学改革中,已对原有的单一评价方式进行了改革。目前,需要进一步推广教学改革成果的应用,提高平时成绩占比,尤其是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同时,加强对学生课堂内外社会实践的指导,将实践成效纳入考核范围。

继续探索课程思政实施路径,

发挥好课程协同作用

针对课程思政缺乏系统性、目标性、组织性的问题,应进一步探索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使各类专业课程与思政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让各门课程都能“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

实行“学校主导、试点先行、全面推进”的策略。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涉及各类各门课程,必须要“牢固确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围绕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不断完善课程思政工作体系、教学体系和内容体系”,由党委领导班子统筹谋划,行政班子制定落实方案,教学管理部门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其他部门制定配套措施,先选择医学人文基础深厚的课程,重点打造示范项目,开展相关培训和指导,在广大教师中普及课程思政的概念,以点带面,在此基础上全面推开,最终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

优化教学体系。“思政”与“课程”的关系,应当是“如春在花、如盐在水”。针对目前课程思政“贴标签”“两张皮”现象,一定要做好课程思政的顶层设计和整体设计。所谓顶层设计,就是要围绕学校和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和要求;所谓整体设计,强调的是系统性和整体性,而不是各自为政。因此,应结合医药卫生类高职院校特点,建设一批重点课程,打造一批特色课程,根据不同学科专业的特色和优势,进行深度挖掘。从构建教学体系开始,注重加强医德医风教育,着力培养学生“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者精神,确保课程思政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不断提升学生的课程学习体验、学习效果。

完善评价体系。评价与考核是教学过程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人才培养效果是课程思政建设评价的首要标准。在构建评价体系时,应克服长期以来评价标准单一,唯专业论文、数量化的客观评价导向,而将学生的认知、情感、价值观等课程思政内容纳入评价体系,逐步将客观量化评价与主观效度检验结合起来,综合采用结果评价、过程评价、动态评价等方式,制定出更为精细和系统的评价指标,充分反映课程中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结合程度,以科学评价提升教学效果。学校教学质量监控部门定期对课程思政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价和总结,以立德树人为出发点、聚焦点和着力点,从师与生、教与学、学与用、知与行等多个环节,科学评估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使课程思政全流程可查可督,确保及时整改、及时激励。

强化保障机制,

深化“三全育人”机制

要使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真正发挥协同育人功能,必须提供各方面的支持保障。

健全工作机制,加强顶层设计。高校党委应坚持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牢把握高校发展方向,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党委主要领导要切实加强对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的领导,结合学院实际,研究制定课程建设工作方案,健全工作机制,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教务部门牵头抓总、相关部门联动、院系落实推进”的课程建设工作格局。充分发挥评价指挥棒的作用,以制度固化成效,将思政课和课程思政建设成效作为二级院(系、部)教学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把教师参与课程思政建设情况和教学效果作为教师考核评价、岗位聘用、评优奖励、选拔培训的重要内容,以此激发教师提升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成效的热情。

抓住教师队伍“主力军”,提供人才保障。高校应按照“四有”好老师的要求,即“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将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在配足配齐思政课教师的基础上,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通过搭建沟通交流平台,提升其综合素养,尤其是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建设一支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加强非思政课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提高其对课程思政的认识,引导其从教书育人出发,理解贯彻落实“立德树人”对专业课的意义,为思政课教师和非思政课教师搭建交流沟通的平台,从而真正发挥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功能。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干渠道和核心课程,课程思政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二者都是实现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只有推动两者同频共振、同向同行,充分发挥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让所有课程承担好育人责任,才能真正形成协同效应,全面落实“三全育人”,高效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作者为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

责编:秦春凤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