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文明办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要闻 > 正文
省生态环境厅:一盯到底、整改到位
刺鼻异味九年难消,凌晨噪声不知谁管
2022-06-22 07:42:00  来源:新华日报  

制刷厂、养殖场产生刺鼻异味,超标排放的企业仍在生产,KTV的音响从晚上10点半吵到凌晨3点……6月21日,省政风热线直播活动中,群众反映一些环境污染问题,有的问题甚至存在9年多。

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钱江表示,近年来环境质量提升,但生态环境部门远远没到可以松口气、歇歇脚的时候,“针对今天反映的问题,无论是环境污染,还是队伍作风、能力问题,我们将坚决一盯到底,举一反三,整改到位,用心用情解决好群众诉求,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的需要。”

9年解决不了污染问题?

镇江市丹徒区谷阳镇庄泉村有40多家制刷企业,用油漆给刷柄上色,刺鼻的油漆味常年弥漫在村里,村民们多次向生态环境部门举报。2013年9月政风热线栏目曾曝光过此处污染,当时丹徒区相关负责人表态,要求镇政府牵头,用专门的区域建设制刷企业的油漆车间,正在完善手续,计划当年年底或次年上半年把问题解决。然而,9年下来,问题依然存在。

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英剑波表示,解决这个问题,要依法查处、集中整治,“新官要理旧账”,“地方党委政府要更加自觉地扛起生态环境保护的政治责任,下定决心解决这个问题”。

知情人向政风热线反映,仪征经济开发区的扬州海傲机械有限公司,采用强酸对罐状容器表面除锈去污,含有强酸的废水直接外排到周边沟渠。记者现场暗访发现企业在生产,负责人称确实曾用硝酸清洗容器并直接外排。记者向扬州市仪征生态环境局反映情况,希望执法人员现场检查。该局监察大队一中队刘队长到现场后出示的案件移送书显示,3月执法检查发现该企业超标排放,案件已移交公安机关。仪征生态环境局表示人手紧张,当天无法抽调两名执法人员,次日再组织执法检查。第二天该局回复记者:“今天检查时企业没有在生产,如果在生产,我们会按照相关法律法规,依法进行查处。”

省生态环境厅二级巡视员、生态环境执法监督局局长崔恒武认为,基层生态环境执法人员偏少、专业能力不够强、工作作风需要改进。因此,要依靠科技化的手段,通过每一件事情落实责任、改进作风来提高精准执法、文明执法的能力。

养殖场臭味熏天怎么办?

连云港市东海县房山镇寇荡村,一家私人养猪场常年将猪粪猪尿等排泄物随意外排。村民反映,臭味熏天、苦不堪言。东海生态环境局局长朱代树回复,马上去现场调查了解,把问题查清楚,依法依规解决。

钱江表示:“生猪养殖关系到人们的菜篮子,我们要把民生工程做成人与环境和谐的工程。”对非规模化养殖,生态环境部门要及时监督指导,解决畜禽养殖带来的水、大气、土壤污染;积极在资金、项目、技术上给养殖户提供支持,建立集中的生猪粪便处置中心;在全省继续推动规模化集约化养殖。

钱江介绍,目前全省规模化养殖率达到80%,全国领先。对于规模化养殖,生态环境部门要加强养殖项目的环境评价,通过种养结合、粪肥还田实现综合利用无害化处置。下一步,生态环境部门按照“十四五”畜禽养殖治理要求,推动农牧循环、种养结合,减少排污总量;建立资源化利用的台账,摸清底数;建立高于国家标准的江苏畜禽养殖排放标准,提升治理技术。

如皋市城南街道育华村冒先生反映,鑫广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在离他家50米的地方建了养殖场,从事黑水虻养殖,投喂餐厨垃圾,“周围空气非常臭。”省生态环境厅大气环境处处长王军敏答复,生物降解是非常重要的餐厨垃圾处理途径,处置过程当中的异味可以检测。对于超标行为,生态环境部门依法依规处罚;没有超标但对周边群众生产生活产生明显干扰的,要了解异味收集等相关企业治污措施是否落实到位,不到位的要抓紧完善。

噪声扰民哪个部门管?

盐城市射阳县合德镇的杨先生反映,晚上10点半到凌晨3点,附近的新世界KTV声音扰民。中高考期间,这家店仍然营业。杨先生向当地生态环境部门、公安部门都反映过,生态环境部门说归公安管,公安表示最高只能罚500元,如果是环保部门去监管,最高可以罚5000元。杨先生问,噪声扰民到底哪个部门管?

王军敏介绍,6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正式实施。法律明确规定,地方政府对于噪声扰民问题要统一行使处置执法职责,相关职责部门都是噪声污染治理的主体,具体职责分工由地方进一步明确。对于KTV、酒吧等夜间扰民问题,生态环境部门、公安部门都有责任、有义务在第一时间及时处理,接到群众反映都应切实履行职责。噪声污染防治法还提出,充分发挥居民自治组织、社会团体的协调作用,像广场舞等社会噪声、宠物噪声的治理,可以发挥社会组织的协调作用。

王军敏还表示,这部法律契合当前社会对于宁静的追求,每一个公民都要履行个人的责任和义务,产生噪声的单位要主动压降噪声。

本报记者 徐冠英

责编:黄慧敏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