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要闻 > 正文
宿迁2万余名机关在职党员深入小区、重点产业链
——党员来报到,贴心服务送上门
2022-12-16 08:13:00  来源:新华日报  

“真没想到市里党员来报到两个月,就给咱们换上了新桥!”今年83岁的张素娥,在宿迁市项王社区金枫园小区住了18年,眼瞅着小区南门通向自家楼栋的木桥越来越破旧,存在安全隐患,多次向物业反映却因缺乏资金迟迟未能修缮。宿迁市委市级机关工委在职党员来小区“报到”后,通过牵线工委机关党组织投入资金,问题得到顺利解决。

去年以来,在宿迁市“把支部建进小区”的实践基础上,宿迁市委市级机关工委率先启动市级机关在职党员报到服务进小区、报到服务产业链先锋行动,组织动员机关在职党员到小区报到、到产业链报到,机关党组织与小区党支部、产业链企业党组织结对共建,为党建引领精准化、精细化提供了生动样本。

创新机制,市里党员来报到

创新,从机关党员到小区报到开始。“您点单,我服务。”在康堡小区,报到党员、宿迁市卫健委机关党委副书记王早斌发挥市级卫健系统职能,联合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等医院医护人员,定期“摆摊设点”为老年人开展义诊、用药指导等健康服务。

“为小区环境干点实事。”在金陵名府小区,宿迁市城管局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党支部党员闫德库报到第一天,就把小区转了个遍,针对卫生死角提出整改意见。

“大爷大妈,警惕听讲座免费领奖品‘好事’背后有陷阱!”在海天翡翠城,报到党员、宿迁市法院第十一党支部书记李双才每次参加小区活动时都会为小区居民讲解常见的养老诈骗形式,提高大家识骗防骗能力。

在幸福街道东大社区,宿迁市生态环境局与东大社区结对共建“绿动宿迁”主题活动,志愿者通过生动有趣的讲解和宣传视频,为小区居民带来低碳环保知识小课堂。

及时回应居民诉求,是城市基层治理面临的现实挑战。“党员好找、事情好办。”报到党员、宿迁市委组织部第三党支部纪检委员陈文卿说,党员报到后主动对接居民实际需求,机关党组织结合单位工作职能排定回应需求,实现市级机关和基层小区的精准对接。活动中,全市共有2万余名机关在职党员到755个小区报到,为小区党支部建设和小区发展提出意见建议2000余条,累计为小区居民提供服务事项1万多项。

小区吹哨,部门联动服务

小区居民的难事烦心事,连着社区、街道,也连着市级机关。报到党员聚焦小区居民的一件件小事,由点及面,为全市小区共建共治探索新路。

机关与小区面对面,凝聚共建合力。“我家小狗从来不咬人,为什么要拴绳子?”“狗狗大小便又没有妨碍其他人,小区保洁清理不就行了吗?”在宿迁市海天翡翠城小区,一场由小区报到党员、宿迁市司法局机关党委组织委员刘普召集的有居民代表参加的援法议事会正在举行。当天,街道司法所干事、社区法律顾问、小区党支部书记、党员楼栋长聚集一堂,为小区文明养犬宣讲法律、探寻办法。

由该小区居民议事共同草拟的《小区文明养犬公约》,如今成为全市各小区的示范样本。今年以来,全市报到党员共召集开展议事活动千余次,为小区解决随意倾倒垃圾、车辆无序停放、楼道停放电动车、违规养犬等群众身边的热点难点问题4000余件。

小区吹哨,部门联动。“多次上门劝说不听,用法律说话。”白堡社区党委副书记、丽景湾华庭小区党支部书记吴佩军在排查时发现,小区一居民违规养宠物,经多次劝阻无效后,联合城管、公安等多部门报到党员上门普及法律,及时排除安全隐患。如今,来自各机关的报到党员以小区党支部为原点,打破行政壁垒,自发组成小区联勤巡逻党员小分队,每天定时开展巡逻。

双联双促,党员服务到“链”上

今年以来,宿迁市委市级机关工委从党员报到小区的实战中摸索总结,进一步将党员报到推广到高质量发展大局中,发动机关党员报到产业链,与产业链企业党组织结对联建、融合互动。

“一场对接会,给我们带来潜在客户,还找到上下游合作伙伴。”前不久,因产品长期销往外地缺乏本地客户的江苏永年激光成形技术有限公司向宿迁市激光装备产业链报到党员、市科技局机关党总支副书记胡锐“诉苦”后,胡锐第一时间通过产业链党建联盟为企业“量身定制”一场对接会,促成企业与市内院校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如今,围绕全市20条重点产业链建设,一大批机关在职党员积极参与党建联盟打造,报到服务在产业链最前端。“探索机关党建与社区党建、产业链党建融合发展新思路新途径新方法。”宿迁市委市级机关工委书记肖海港说,党员干部是下沉资源的活力因子,党员干部的执行力关系着下沉资源的辐射力,通过机关党建“双联双促”行动,组织共建、项目共建、阵地共建、品牌共建,以高水平机关党建引领高效能治理、助力高质量发展。

“党员干得好不好,老百姓说了算。”肖海港说,全市正在积极探索建立由基层评价下沉部门及人员的考评机制,从严从实倒逼责任落实,确保机关党建输送精准,真正让资源下沉投放转化为社会治理效能,以高质量机关党建助力高质量发展。

本报记者 陈明慧

责编:蔡阳艳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