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日下午,南通市中医院眼科副主任陈耀华诊室外的候诊椅上坐满了患者和家属。“陈主任业务好、有耐心,找他看病,放心。”从南通市海门区特意赶来的陆女士带着93岁的老父亲慕名前来就诊。经过检查,原本对手术犹豫不决的老人就认准了陈耀华的技术,要他操刀实施手术。
去年11月下旬,陈耀华结束了当年第四次青海省海南州“爱心光明行”,这也是他第十四次柔性帮扶援青。“这次行程一共10天,在贵德县和同德县两地人民医院为当地患者实施了68台白内障复明手术。”陈耀华说。
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南通市精心选树“可信可学、可追可及”身边榜样,积极营造“学有榜样、争做榜样”良好氛围,全力激活“担当作为、干事创业”内生动力,激励各级党员干部见贤思齐,在推动发展、基层治理、服务群众中主动作为、建立新功。“将主题教育成效体现到实际行动上,将‘以人民为中心’具化为‘为患者服务’。”陈耀华说。
作为江苏省第三批援青干部队伍的一员,陈耀华于2016年7月远赴青海省海南州担任贵德县人民医院副院长。面对简陋的医疗条件,他从医疗设备升级、专科人才培养等方面着手改进,带领同事们填补当地眼科医疗技术空白,规范医院诊疗流程、制定远期发展规划,把医疗技术和管理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贵德的医生。
在3年援青工作结束后,陈耀华开始了每年数次往返于南通与海南州之间的柔性援助。陈耀华在海南州人民医院、贵德县人民医院、同德县人民医院设立了援青专家高原眼科工作室,把“光明行”项目推向了更高层面,服务对象也进一步增加。目前,贵德县人民医院已成为青海省白内障定点医院、眼科特色医院。
在多年的援青工作中,陈耀华有好几次因为缺氧和连续手术导致体力透支,但他总是说自己能够坚持。陈耀华的辛苦付出,当地患者也看在眼里,念在心头。傍晚走在贵德街上,常常会有当地群众认出他来,热情地跟他打招呼;每天一大早,食堂阿姨会精心准备他喜欢的小米粥和油酥饼;更有不少藏族百姓亲切地称他为“江苏曼巴”。
贵德县常牧镇88岁的曾太姐因白内障失明一年多,去年7月在陈耀华的帮助下重见光明。而就在曾太姐动手术的同一天,15岁的孙女班马叶忠参加了“青海南通班”笔试,并以优异成绩被录取。奶奶因南通医生重见光明,孙女被南通班录取,这一家也和南通结下了不解之缘。
“小马,这两天眼疾患者的收治情况怎么样?”9日下午5点半,刚从门诊下班,陈耀华顾不上休息,又给1800多公里外贵德县人民医院的徒弟马维萍发去了微信。作为陈耀华手把手带出来的徒弟,马维萍已成为当地眼耳鼻喉科的技术骨干。
援青8年来,陈耀华在海南州域内完成眼科手术2000多例,其中“爱心光明行”公益项目白内障手术1600多例,成为海南州老百姓心中的“光明使者”。陈耀华说,自己将始终牢记为人民服务、为患者解难的初衷,造福更多期待光明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