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盐城经济发展呈现加快回升向好态势。其中,1—4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5%,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5%,汽车、电子信息和电力行业仍保持强劲增势,工业投资支撑有力。
“我们要深刻理解总书记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一时代课题的深邃考量,围绕省委打造‘重要阵地’部署要求,把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答考题、制胜之招,用好‘天蓝地绿基因红,有地有人有机遇’的资源禀赋,把盐城绿色低碳发展的良好态势,转化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全面起势,塑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6月7日,盐城市委八届七次全会召开,市委书记周斌说。全会报告提出“要把握好一个重大要求、一个重要定位、一个重点任务”,其中的“重要定位”,即勇当发展新质生产力重要阵地“碳路先锋”。
作为全国首批、全省唯一碳达峰试点城市,盐城拥有世界自然遗产、国际湿地城市两张“金字招牌”,新能源综合开发利用、新能源制造、零碳园区试点等都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最为厚重的底色是绿色生态,最具特色的产业是绿色制造,最有潜力的优势是绿色低碳……盐城完全有能力、有条件勇当“重要阵地”的“碳路先锋”。放眼盐阜大地,零碳园区、绿色产业、循环经济、生态家园等领域先行探索的步伐铿锵有力。不断巩固回升向好态势,努力贡献更多优质增量,“碳路先锋”的定位,不仅体现了盐城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的执着追求,也展现出盐城“走在前、做示范”的使命担当。
向“新”聚势,科技创新引领发展
“高标准规划建设西伏河绿色低碳科创园,涵盖重大科技任务联合攻关、重大创新成果转化落地等功能。”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在此次全会报告中,西伏河绿色低碳科创园成为关注的焦点。
西伏河,在盐南高新区的地理版图上并不起眼,自2020年首届西伏河创新大会召开后,大量高科技企业争先入驻,一大批科技研发、总部办公、科创孵化等重点项目落地运营,西伏河畔持续掀起的“创新风暴”,让西伏河科创走廊站上C位,成为盐城市创新经济新空间、新高地,科技创新领域重要的开放交流平台。
科技创新平台是产业创新的重要基础,也是决胜科技赛场的重要抓手。如今,为推进盐南高新区“创新之核”建设、培育新质生产力,加快西伏河绿色低碳科创园创新能级提升成为盐城建强创新引领核心的重要战略举措。接下来,西伏河绿色低碳科创园将聚焦风电、光伏、氢能、储能、双碳、海洋经济、现代农业七大主题,坚持科创先导、政府引导、企业主导、院校指导,聚焦高层次人才引进、高能级平台打造、高品质生态构建,以园区创新产业的绿色化、数字化、国际化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
企业是科创的主体,为加强核心技术攻关,盐城聚焦“5+2”战略性新兴产业和23条重点产业链,建立企业基础研究投入引导机制,鼓励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揭榜攻关,共同破解“卡脖子”难题。同时,持续做好股改上市、专精特新企业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培育。
3月底,借着小米SU7新能源汽车上市的热度,位于东台高新区的江苏富乐华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就狠狠“刷”了一波流量。富乐华生产的高可靠性AMB活性金属钎焊覆铜陶瓷载板,适用于对性能要求苛刻的电力电子及大功率电子模块,成功搭上小米汽车的“顺风车”。公司副总经理马敬伟说,富乐华DCB陶瓷覆铜载板等三大主产品,去年在细分市场领域跃居全球同行之首。其中,AMB活性金属钎焊覆铜陶瓷载板产能位居全球第二。
向“实”发力,产业转型提升能级
5月17日,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盐城分公司在盐城经开区正式投产,新工厂诞生的首款新能源车型奔腾小马量产下线;悦达起亚汽车出口销量跻身全国前十、合资品牌第一。悦达起亚1月至5月份累计销售汽车88934辆,同比增长86.3%。EV5等4099辆悦达起亚汽车从盐城港大丰港区码头驶向海外……汽车市场竞争激烈,盐城车企却迎来势不可挡的发展态势。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形成符合悦达起亚发展实际的发展路径。”悦达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乃文说。悦达起亚紧抓新能源转型升级和海外出口两大战略,力争今年出口国家增加到80多个,全年实现17万辆的出口目标,将盐城工厂打造成为起亚名副其实的全球出口基地。
内销外销齐头并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实现能级再提升。盐城经开区坚持发展传统燃油车、新能源汽车“两条腿”走路,支持悦达起亚实施“出口+新能源”战略,拓展一汽、摩登汽车的国内外市场,打足产能、做大规模,今年产销整车有望超33万辆,行业开票突破500亿元。
推进企业深度转型,让更多传统产业打开新局面,为传统企业带来新机遇。
“绿色化是新质生产力的本质要求,也是传统钢铁企业转型的必然路径。目前,我们可实现年回收利用副产煤气60亿立方米,发电8亿千瓦时,废水也实现全面回收利用。”走进大丰港经济开发区,盐城市联鑫钢铁有限公司总经理曾锦介绍,公司全面推进转型升级,各项环保指标持续改善。由该公司主导起草的《钢筋混凝土用热轧稀土钢筋》国家标准发布,将于今年10月1日正式实施。
传统产业是构筑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本盘”,发展新质生产力不能忽视、放弃传统产业。盐城强化科技创新引领驱动,放大“智改数转网联”效应,做好“断”“舍”“离”文章,持续拓展市场空间,让传统产业焕发新活力。
“我们自主研发的175Mpa三层超高压井口装置,主要用于页岩油田钻采,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垄断。”建湖县鸿达阀门管件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启春格外自豪,通过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鸿达核心竞争力提升,被认定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获评江苏省智能制造示范车间。
向“绿”而行,低碳发展赋能未来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盐城坚持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6月6日,在射阳港经济开发区射阳中车风电叶片工程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副总经理郝肖军介绍:“三支叶片组装成一组风机,转一圈只需8秒钟,面积有6个足球场大,能发电140千瓦时。”
作为风电行业领军企业,中车风电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在新装备、新材料、新工艺技术等方面不断发力,研发试制和生产海上大兆瓦级、百米级大叶型产品,目前,中车集团正在加紧研发150米超大叶片,131米超大叶片即将进入射阳工厂组装。去年,中车射阳工厂三期项目实现产值20亿元。
“射阳港经开区正打造围绕新能源板块的低(零)碳产业园,尤其在风电装备这方面,落户港区的企业特别多,从塔筒到整机、叶片等,几乎涵盖整个产业链。”在郝肖军看来,射阳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这也是中车在此不断扩大规模、产能的原因。
让优势领域“含新量”不断提升,盐城久久为功,持续培植绿色动力源、打造蓝色增长极,成为在绿色能源“新赛道”上的一匹黑马。
5月19日,滨海县举办“绿电+冷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推介会,签约水能发电、冰雪大世界、新能源场景应用等多个绿色项目。这些项目与滨海的发展定位高度契合,将大大丰富“绿电+冷能”应用场景,为滨海加快打造绿色低碳产业集群筑牢坚实基础。在“双碳”战略引领下,滨海建设集LNG、风电、光伏、清洁火电等于一体的能源保供基地,走出低(零)碳产业园、“绿电+冷能”利用示范区、零碳工厂“三位一体”的绿色发展路径。
依托丰富的“风光”资源,瞄准“十四五”末新能源装机容量突破2000万千瓦目标,盐城正积极探索海上“能源岛”,加快建设沿海滩涂、近远海风电综合利用基地。以全国首批碳达峰试点城市建设为契机,推动“风光氢储”一体融合发展,推进新能源研发、制造、运维、检测全产业链布局,健全绿电交易、溯源认证体系,不断壮大绿电供给优势,创建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打造国际海上新能源综合利用高地。□ 本报记者 梅剑飞 卞小燕 华钰 张文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