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524105814.jpg
微信图片_20240524105814.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要闻 > 正文
智慧夏收,颗粒归仓秸秆变宝
2024-06-17 08:56:00  来源:新华日报  

“坐好,我们要出发了。”加大油门,打开自动模式,机下黄灿灿的麦子一瞬间被卷入割台,科乐收8700联合收割机在袁加军的操作下流畅地完成了作业。6月13日,记者来到建湖顺达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农田里,跟着该社理事长袁加军体验了一次智能化收割。

“小麦有多少水分、秸秆清洁度、小麦中含赤霉病或有问题的,它都能检测出并自动生成数据。”只见袁加军将方向盘往前一推,开始实时监测右边显示屏上的数据。“你看,‘黄色’部分代表有颗粒抛撒,‘绿色’部分水分多,像这片就很好。注意看,那边多出来的区域它会自己过去收割,不会漏割。”不一会儿,透过驾驶室后侧的长方形玻璃看,原本还不到玻璃四分之一处高的麦子瞬间盖满玻璃能见处。

约5亩多地,完成收割只用了2分钟时间。“这个‘大家伙’6月5日刚到合作社,是全国唯一一台。它能实现全自动收割,幅宽9.3米,一小时收割150亩地,效率是普通收割机的10倍。”谈起这台机,袁加军如数家珍。

建湖顺达农机专业合作社主要从事农产品种植、加工、贮藏等环节的经营服务。今年,顺达农业的种植面积将近1.4万亩,每亩可收小麦550公斤、秸秆500公斤。“我们光履带式收割机就有26台,目前都在建湖周围作业。”袁加军的设备,在满足自家作业需求的基础上,主要是在外跨区作业,不限于省内周边,甚至辐射到新疆乌鲁木齐、内蒙古海拉尔、黑龙江饶河等地,利用农机作业的时差,合作社与这些地区签订了长期机插、机收跨区社会化合作服务,全年跨区作业20万亩。

随着转运车的路线,记者一路向北,只见道路两旁的田里,随处可见捆成圆柱形的麦秸秆,在阳光照射下宛如一个个“金蛋”。秸秆含氮磷钾等有机质,经加工可转化为肥料或饲料,从经济效益上看,“含金量”着实不低。“看,那边马上就要‘生蛋’了。”顺着吉安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朱友志指的方向看去,只见打捆机收集完秸秆,一边前行一边将捆好的秸秆滚放到地上。

在占地15000平方米的建阳镇吉安秸秆收储加工中心内,捡包机正在作业,流程似抓娃娃机一般,将转运车上的“圆蛋”移动到指定地方。中心由吉安农民专业合作社于2021年4月开工建设,当年投入使用,年加工秸秆能力达到1万吨以上。目前,该中心实施离田作业达15765亩,预计收储麦秸秆达5000吨。

“建阳镇大多采用秸秆离田模式,有一部分是秸秆还田。离田是秸秆被收割下来后,搂草机像一个带有8个爪子的风火轮,把散落在田里的秸秆,搂成‘一条龙’,打捆机将其打成圆捆,运输到收储中心进行加工。还田是拖拉机直接使用旋耕刀,将收割完后剩余的一部分秸秆拌和在地里,埋深12厘米。”朱友志说,建阳镇共有田47000亩左右,每亩收300多公斤秸秆,离田约收20000亩。“今年,收益相比去年好,天给力,没下雨。田里不仅产量高,就连秸秆的品质也比去年好,质量数量都在提升。”

每亩收获300多公斤秸秆,中心内的秸秆加工流水线可将其加工为240公斤左右的牛羊饲料。“机器一个小时可加工出10吨左右饲料。夏收结束,我们8月开始全面加工,秋收前结束。”朱友志说,其中质量欠佳的秸秆,会送至生物质热电厂进行燃烧发电。

据了解,夏收接近尾声,建湖夏季计划实施麦秸秆离田面积为16.9万亩,离田总规模占全县小麦种植面积的27.3%,比去年同期增加7.59万亩,增长率达81.5%。□ 本报记者 华 钰

责编:秦春凤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