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524105814.jpg
微信图片_20240524105814.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要闻 > 正文
南京农业大学毕业生、西部计划志愿者刘妍君:和西部一起成长,是我的幸运
2024-06-28 08:56:00  来源:新华日报  

编者按 又到一年毕业季,又迎求职就业高峰期。在选择和被选择的过程中,你是否感觉到迷茫和焦虑?怎样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新行业新职业能不能选?到基层就业前景到底如何?面对人生的十字路口,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用行动求解、用实干作答。政府、高校、企业各方也在合力共为,助力毕业生迈好走向社会的“第一步”。今起,我们撷取并分享部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故事,希望能为广大毕业生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站在十字路口,向左还是向右?大学毕业生内心的矛盾与纠结,新疆伊宁市都来提巴格街道纪工委书记刘妍君也曾经感同身受。

2012年夏天,即将从南京农业大学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的刘妍君一脸茫然:“其实我找工作还是行动较早的,到博物馆、酒店、旅行社等单位实习过,大三结束后就开始参加各种招聘会。记得有一家外企在南师大举办销售比赛,我卖出去100多份产品,获得第一,可最终也没能进入面试环节。”刘妍君当时挺失落,因为应聘准备的周期很长,期望值也较大,“大三后的整个暑假,一直在等面试电话”。

“因为父母工作的缘故,我从小在新疆长大,但爷爷奶奶是南京人,加上4年学习都在南京,喜欢上这个城市,想留在这里。”上大四时,刘妍君除了准备毕业论文,还参加了江苏省公务员招录考试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公务员招录考试。“后者我以第二名通过笔试,但我放弃了当年6月的面试机会,因为不是第一名,加上来回耗时长,与毕业论文提交的时间相撞。当然这只是跟父母说的理由,其实自己潜意识里还是想留在南京。”

就在这样的纠结中,西部计划给了她一个“试炼”机会。“西部计划开始招募后,学校团委找到我,建议我报名。”刘妍君说,西部计划可以保留应届生身份,即便不合适,一两年后也可以再次选择。

就这样,刘妍君带着忐忑的心情来到新疆霍城县三道河乡政府,进入当地党建办。很快,在同事的指导帮助下,刘妍君逐步适应工作并快速上手。党员培训、党员系统维护、党组织关系转接、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村级阵地打造……繁琐的工作,磨炼了她的耐心和细致。“从日常的信息数据处理到会议的幻灯片制作,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有了用武之地,我也有了一种被需要的感觉。”刘妍君说。

日常工作中,刘妍君经常需要到村民家走访,收集困难诉求,宣传惠民政策。初来乍到,语言不通,塔尔吉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马秀兰主动邀请她到家中做客,向她介绍风土人情,并带着她走村入户,让村民们认识这个新来的小姑娘。“村民们非常热情,拿出家里最好的茶、水果、点心招待我。”

在担任西部计划志愿者期间,刘妍君兼任三道河乡团委副书记,给留守儿童上课、表演节目,去特殊教育学校照顾残障儿童……2013年,新建的塔尔吉村村委会院子里有一个篮球场,刘妍君精心策划了一场篮球赛,村里的男女老少积极参加,虽然只有4支队伍,但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快乐的神采,这让刘妍君内心成就感满满。

10多年前,刘妍君刚到三道河乡时,这里的居住环境还较为落后。宿舍是平房,地面铺的是砖块,冬冷夏热。“夏天晚上开灯,能听到蛐蛐等各种虫子追光撞到门上的声音。”刘妍君说,一些人不适应当地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待了不到一年就离开了。刘妍君家在本地,但至少也要一个月才能回家一趟,“父母住在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我回去至少要倒3趟车花费两个多小时。同事们都特别照顾我,怕我一个人感到孤单,周末想方设法组织露营、野餐、钓鱼等活动,带我到附近的沙漠骑骆驼,请我喝新鲜的骆驼奶。”

两年服务期满后,刘妍君对这片土地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于是报名参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招录考试,最终留在伊宁市,目前已在纪检监察一线工作6年。

“用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身难忘、终身受益的事情。”刘妍君说,当年跟她一起从南京到伊犁的南京邮电大学西部计划志愿者何梦婷,服务期满后参加事业编考试,进入伊宁市卫校,现为伊犁职业技术学院的讲师;老家连云港的江南大学志愿者尹德成,2011年参加西部计划,在伊犁州新源县服务期满后,来到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海关工作;盐城小伙李瑞金,2011年来到伊犁州尼勒克县,服务期满后留在当地工作、成家……刘妍君见证了越来越多的江苏西部计划志愿者奉献新疆、扎根新疆、建设新疆。“如今,这里的环境越来越好,原来工作的地方盖起四五层高楼,按照宾馆标间配备,旁边的沙漠也成了流量不小的景区。“和西部一起成长,是我的幸运,选择新疆,我无悔当初的决定。”刘妍君说。

【专家点评】

团省委志愿者工作部负责人表示,自2003年以来,我省累计选派7000多名西部计划大学生志愿者奔赴祖国西部基层。他们,用勤劳和汗水,为西部经济社会发展奉献青春,诠释志愿服务的新时代内涵,在“小我”融入“大我”中见初心,在深入基层实践中长本领,在高质量发展中建新功。他们,用实际行动,在教书育人的讲台上,在创新创业的最前沿,在社会治理的第一线,在乡村振兴的主战场,努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 本报记者 杨频萍

责编:秦春凤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