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绿色驼铃”团队在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制作沙障。本报记者 刘莉 通讯员 周舟 摄
7月19日,南京传媒学院“青春筑梦绘田园乡村振兴谱新篇”实践团在扬州市真州镇城南社区绘制以“讲文明,树新风”为主题的墙绘。 张振奇 摄
7月17日,南京农业大学果树学专业的严鑫和李美正在湖熟梨科技小院的梨园里研究梨的栽培技巧。 本报记者 万程鹏 摄
7月17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爱在可可西里”团队在青海省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多处地点进行水质检测以确定净化方案。本报记者 刘莉 通讯员 刘泰源 摄
7月19日,南京民俗博物馆的义务讲解员、来自新疆的南京农业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任浩宇,用自己所学专业知识,给学生讲解南京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布贴画。 本报记者 赵亚玲 摄
□ 本报记者 程晓琳
青春如歌,奋进正当时。今年暑期,江苏各高校青年学子走进基层,走向社会,在全国各地开展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在青春的热土上发光发热。
一大批青年学子深入乡野,亲近泥土,大兴调研实践,以自身所学,赋能乡村振兴。南京农业大学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帮助农户提升果树栽培技术,南京师范大学乡村振兴实践促进团赴云南开展支教活动,以深学实做,从乡土中汲取源源不断的成长力量。
迈开脚步,丈量家国。多支高校社会实践团队行走在祖国各地,感知多元文化的脉搏,培育更宽广的社会观察视野。南京大学“美育润疆”团队走进新疆,探索推进民族地区自然及文化生态资源融合开发的生态美育路径,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绿色驼铃”团队在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制作沙障,南京传媒学院实践团在四川省若尔盖县黄河九曲第一湾沿着黄河进行巡护,让青年之声传遍大江南北。
与时俱进,把握时代发展大势,江苏各高校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发挥专业所长,以小我融入大我,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及经济社会发展。东南大学研究生实践团深入扬州,在推动产才对接、校地对接等方面持续贡献“东大智慧”;河海大学学子深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和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学习,肩负起未来治水兴邦的重任;苏州大学社会实践团队前往内蒙古自治区学习新时代钢铁废渣的二次利用技术,将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在钢铁产业中推广应用,以担当奉献践行青年的时代之责。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广大青年学子勇做青年实干家,深刻理解把握时代潮流和国家需要,以专业知识观照社会现实、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在广袤的华夏大地上以开拓进取服务社会,行万里路,知中国情,以蓬勃的青春力量肩负时代使命,向阳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