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要闻 > 正文
改进工艺突出时尚感 强化互动增加体验感 传统非遗引燃文旅消费新热潮
2024-10-07 08:14:00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杨民仆  

随着年轻人对传统文化认知度的不断提升、非遗传承人对传统技艺的推陈出新,越来越多的市民愿意为非遗作品这样的传统文化产品买单。国庆假期,我省各地众多的非遗产品,不仅让传统文化焕发出新光彩,也引燃了文旅消费新热潮。

创新产品,节日期间尤为畅销

“这个国庆节,我们推出了手工技艺的新作品,比如立体刺绣戒指、立体刺绣手链等。”10月4日上午,在南京市民俗博物馆,南京市市级非遗民间布艺代表性传承人高瑞雷告诉记者。

布艺,顾名思义就是布上的艺术,包括3个板块:布贴、刺绣、缝制。高瑞雷是江北新区人,出身刺绣世家,他的民间布艺主要是以刺绣和缝制为主的手工技艺。

高瑞雷介绍,在大多人的印象中,刺绣作品多是平面的。而立体刺绣戒指是在传统手工刺绣工艺基础上,采用套针、回针及滚针的针法,中间再加入卷好的中药香草,绣成独特的蝴蝶、花朵。作品不仅具有了立体感,而且带有淡淡的清香味,不仅体现传统工艺的精湛,也能体现出时尚感。

“说起来似乎不复杂,但由于全部手工,每件作品要花三四个小时。立体刺绣戒指一件定价六七十元,比较亲民,所以在这个国庆节非常畅销。”高瑞雷说。

“为了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我的母亲精心制作了一幅‘牡丹蝴蝶’装饰图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首批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吴元新告诉记者,“牡丹是百花之王,寓意着富贵吉祥,蝴蝶美丽动人,象征我们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

吴元新的母亲管惠芳今年已97岁,也是蓝印花布非遗传承人。吴元新的女儿吴灵姝是中国艺术研究院的设计专业研究生,女婿倪沈健学的是金融专业,如今都加入了蓝印花布事业。三代人共同见证“牡丹蝴蝶”图案完美呈现。

吴元新介绍,从纺纱到织布、从刷印到刻版、从刮浆到染色,每一个步骤,老人都是亲力亲为,一丝不苟。“我们在前人技艺的基础上,于研究中创新、创新中传承。如今蓝印花布已融入台布壁挂、丝巾领带、包袋、鞋帽等与老百姓生活相关的各种产品中,国庆期间销售可观。”

互动体验,让年轻人爱上非遗

“今天下午,我要到珠江路锦创书城参加‘阅享童行·书香拾遗——南京面塑手工制作活动’,为孩子们讲解南京面塑手工制作技艺。当时活动消息一放出,名额就被抢光了。”10月4日上午,非遗南京面塑市级代表性传承人钱翠芳告诉记者,“这个国庆节,我一天都不休息,进社区、学校、党群服务中心等,要带的学生有四五百人。”

面塑俗称面花、花糕、捏面人,指用面粉、糯米粉等原料制作各种人物、动物、器物的传统手艺。钱翠芳介绍,这个假期,带有南京元素的面塑卖得特别好,比如南京市花梅花、中华门、中山陵、雨花石等面塑。这与她们举办讲解活动、增加互动体验有极大关系。“经过我们的指导,孩子们发现自己指尖下能绽放出自然万物的千姿百态,从而更能了解每个作品背后的故事,爱上这些栩栩如生、色彩斑斓的面塑作品。”

在江苏省非遗绒花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赵树宪的工作室,记者看到,四五名学生正在体验如何手工制作绒花。赵树宪从事绒花制作已近50年,前几年,他与影视剧《延禧攻略》合作,设计制作了多款绒花头饰,使他的绒花作品声名大噪。这个国庆,与《延禧攻略》相关的“粉三多”“兰三多”“橘三多”等作品,也成为游客们争相购买的热门产品。他在工作室还专门设了体验区,就是为了让更多年轻人了解这门技艺。

“一直听说绒花的美,这次亲手体验后,太有成就感了。绒花谐音‘荣华’,我要把这件作品带上祝愿送给朋友。”一名学生说。

创意销售,带来可观经济效益

在南京老门东街区一肖像剪影的展位前,围满了观众。3名工作人员手中的剪刀,在红纸上灵巧地穿梭往来,半分钟内就完成了一张人物肖像。记者注意到,每件售价为20元,如果加上尺寸不同的相框,需另加20元—60元不等。

团队负责人是肖像剪影非遗传承人何文乐,广东珠海人,自幼跟随爷爷、父亲学习剪影技艺。他认为,剪影的魅力在于短短半分钟就能抓住人物头像的轮廓,不仅求形似,更追求神似,其独特的神韵是照片无法比拟的。

“不论是孩子的笑脸,还是男人的沧桑,他都能剪出来,真是太神奇了。”一名外地游客拿着作品连连赞叹,“我觉得这比摄影更有趣,价格也不贵,所以和老婆、小孩各剪了一张。虽然排了好长的队才拿到作品,但很值得,在南京也留下了美好记忆。”

国庆节期间,夏宝芳每天凌晨两点就要起床,忙着制作老鹅。因为平时每天卖50只左右,假期销量翻了一倍。

夏宝芳今年50岁,和老公邓永军都是淮安人。她曾到扬州拜黄珏盐水老鹅制作第六代非遗传承人张玉鹏为师,苦心学习两三个月后出师。去年8月,第一家店面在南京雨花台区西善桥街道开张。一年来发展迅速,除总店外,又在溧水区、栖霞区、建邺区增开了3家分店。

“南京人大多喜欢吃鸭,但我们和多家单位合作要把老鹅推广出去。”夏宝芳告诉记者,“目前已与一些景区、五星级大酒店达成合作协议,为他们送货。同时,一些食品连锁店和我们联系,要求每天供应数量不等的鹅。”

责编:舒馨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