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22年扎根基层,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急难愁盼抓在手上,着力解决辖区居民的烦心事、操心事和揪心事。群众把对他的认可真诚地写在400面锦旗里。他就是南京市公安局鼓楼分局中央门派出所教导员蔡文君。2025年1月9日,中央宣传部、公安部向全社会发布2024“最美基层民警”先进事迹,蔡文君光荣当选。
把百姓的事当自己的家事
“蔡警官对我们家的付出比我儿子还多!是蔡警官让我们重拾对生活的信心。”说起蔡文君,满头银发的刘奶奶满眼含泪。
2020年,蔡文君跟着社区民警孙本银来辖区登记人口信息,偶然结识了因30多年前遭遇车祸全身失能,终日躺在床上无法动弹的张爷爷和独自默默照顾老伴的刘奶奶。当得知两位老人的儿子长期在外地,无法照顾家里,他便拉着刘奶奶的手说道:“平时有什么事就直接找我,我肯定会随叫随到。”从此,蔡文君时常来看望两位老人,这一晃就是5年。
“蔡警官隔三岔五就来看望我们,家里有什么活,他都抢着干。老伴常年在室内,蔡警官说他这种身体更要特别重视呼吸道的健康,他一年都来两次帮我们清洁空调过滤网,而且都是自己干。”刘奶奶说,每次看着他脱掉警服外套,在她家忙活,她总觉得就是亲生儿子也无法做到。刘奶奶说,蔡文君经常去她家,她老伴每次都非常开心,总是嘴角上扬、双眼抬起,一只手摆动,用自己能活动的肢体部位表达对蔡文君到来的喜悦。“老伴不怎么能说话,但每次蔡警官来了,他总是会用尽全力,从嘴里挤出‘好人啊!’”
而和刘奶奶不同的是,蔡文君对于程大姐来说,则是保障了她全家生活来源。“我唯一拿得出手的就是针线功夫,实在不知道怎么谢,我就亲手绣了面锦旗送过来。”细细密密的针脚绣着程大姐满腔的感谢,也是蔡文君满墙的锦旗中最显眼的一面。
56岁的程大姐在工人新村正大门旁摆摊20多年。身有残疾、丈夫患病,二尺大的缝补摊不仅养着全家人,还是她“养老”的希望。但因小区环境整治,她的摊位被纳入取缔范围。2019年8月的一天,环境整治施工队进场那天,她站在摊位前坚决不让。
蔡文君接报警后赶到,看到两边正在僵持,围上来的居民都帮着程大姐说话。了解原委后,他告诉程大姐:“你认我,我一定给你想办法!”她总能在社区里看见这个穿警服的大个子,当即同意先撤出去、不妨碍施工。
当天,蔡文君与有关方面积极沟通,还拉上负责同志来小区门口看。“程大姐在这儿摆摊,把周围弄得干干净净的,一点不影响人车出入;而且人家有骨气不要补贴,真正靠双手吃饭,一个月挣3000多元,困难群众为什么不能倾斜照顾?”他的主动担当替程大姐争取来了在大门口摆摊的“特权”,留住的不仅是一家的生活来源,亦是老小区的便利和烟火气。
时刻把群众安全放在心里
2019年8月,蔡文君在新模范马路9号小区工作期间,发现小区内有一处大礼堂出租给了三个“二房东”,近20年来,被分割成多间群租房,上百人承租。该处房龄老化、空间密闭、隔间逼仄、线路错杂,火灾安全隐患突出,周边居民反应强烈。但承租户多是外来务工的低收入群体,工作难度大。
针对这一“顽疾”,蔡文君主动对接消防、城管、综治和社区等部门,多次协调召开联席会议研讨制定整治方案。此后全身心扑在现场,逐门逐户讲解政策、听取诉求,争取到绝大多数租客的支持。对待困难租户,他积极协调产权单位和街道给予适当补助;对待少数不配合的租户,他反复上门,晓之以情、动之以理,把话说进了群众的心坎里,成功推动妥善分流安置。
这一工作持续了近2个月的时间。其间,蔡文君因公出差时腿部骨折,他拄着拐杖日日跑来社区。在最后一户群租房被贴上封条时,上百名前来见证这一历史时刻的小区居民,自发向拄拐的蔡文君报以热烈的掌声。“那一刻我感觉自己的工作很有价值,做了件大事。”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蔡文君的嘴角有掩饰不住的笑容。现在,为防止返租,群租房这里改建成了社区养老中心,人来人往的,干净亮堂。
很长时间以来,辖区内的小吃店仍使用煤气罐作为燃料。虽然小吃店老板也想换成更为安全的管道天然气,但是由于沿街门面房产权性质极其复杂,小老板们无法提供燃气公司所需资质。
2019年蔡文君到中央门派出所任职后,弄明白其中症结所在,主动和燃气公司对接,带领社区民警和房东挨个联系、逐一确认产权性质、取得授权……派出所最终花了一年多时间,成功将辖区餐饮企业的煤气罐全部更换成管道天然气。不仅如此,蔡文君带领社区民警对辖区场所开展大排查,对检查发现的安全隐患全部整改落实,尤其是易引发火灾的油烟管道,督促商家定期清理。
除此之外,他积极推动辖区内电动自行车充电车棚安装新型消防自动灭火装置,该装置含摄像头、烟感器、干粉球、喷淋、监控报警器外加双重保险,目前已基本实现全覆盖。近年来,辖区保持火灾“零事故”。
从警近22年,24小时“群众热线”不打烊
“社区民警工作做得踏实还是不踏实,关键要看他在社区时,能有多少人上前和他笑着打招呼。”说起社区民警工作,蔡文君告诉记者,这些年来,他最大的乐趣就是到社区去、到百姓里去,和辖区百姓拉家常。“社区民警要学会没事找事,把百姓装在心里,这样才能获得百姓认可。”
蔡文君是南京老下关人,他从小就是在中央门这一带长大的,对这里既熟悉又亲切。6岁前就住在中央门、观音巷、芦席营一带,土生土长的南京人,踏踏实实地做事,热爱这片土地,眼睛永远盯着群众,“向下,而不是向上”。之前在原下关区公安分局阅江楼派出所工作,后来到鼓楼警务站。
他的父母都是十分朴实勤恳的工人,在街坊邻居里是出了名的好脾气、热心人,谁家有事都愿意伸把手。
早先,蔡文君家门口有条土路,出行很不方便,人人都抱怨,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当年的派出所社区民警跑了好多趟,终于协调来施工队,“坑洼路”变成了“柏油路”。
人民警察除了抓坏人,竟也帮群众解愁难?年幼的他对警服更增添了一份崇敬。路修好了,蔡文君父亲喊上周边邻居给所里送去一面锦旗,那红底烫金的锦旗至今还留在他心里,上面写着“人民警察为人民”。警爱民、民拥警,这股情谊蜿蜒进了他的心里。
大学毕业那年,蔡文君要去报考公安,父亲和他展开了一场男人间的对话:“儿子,太深的大道理我也不会讲,还是那句话,不贪不占,遇事多想着别人。”那会儿,老两口已经成了社区里戴红袖章的志愿者,直到这两年过了80岁、血压动辄升高才不往外跑。
蔡文君深耕公安基层工作近22年,365天日日警服在身,24小时“群众热线”不打烊。他家离单位走路一刻钟,寒来暑往,他来回都穿着警服,一来省去了换衣服的麻烦,二来看到事能立刻进入工作状态。下班或者周末,他往往乐意再和那些心里有“结”的困难群众聊聊。那条回家的短途,一走就是几个小时。
南京晨报/爱南京记者 王业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