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一间屋子,点亮一份梦想。2021年5月29日,20名“梦想小屋”主人在南京市浦口区举办了一场特殊的集体“生日会”。孩子们头戴生日帽,提前吃上“六一”儿童节蛋糕,收获属于自己的“梦想小屋”,更接收到了来自社会各界的爱心与关怀。
留着利落短发、佩戴一幅黑框眼镜,12岁的天天看上去有些腼腆害羞。父母均是患有疾病的残疾人,天天的童年印象里总少不了父母的病容。为了维持家庭生计,罹患鼻咽癌的父亲当起了外卖送餐员,母亲打起零工,年迈的爷爷奶奶守着一份庄稼地,全家人都试图用汗水撑住生活的重担。
“房间的灯很暗,没有桌子,写作业都要到床上。”很长时间里,天天得和时间赛跑:赶在天黑前,借着日光写作业。没有书桌,他就将自己的膝盖和床铺当成桌面,一笔一画记录着生活。在浦口,还有许多和天天遭遇相似的孩子,他们的父母或是患有重疾,或是不知去向,剩下年迈的老人托住困境里的少年。
为了帮助困境青少年更好成长,2020年10月,共青团江苏省委、江苏省政府扶贫工作办公室、江苏省青年联合会和江苏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联合推出“梦想改造+”关爱计划,将6-16周岁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和低保家庭青少年作为服务对象,预计在全省建设1万个“梦想小屋”,同时落实1+3结对关爱机制,开展“心理课堂、爱心暑托班”等6个重点关爱项目。
浦口区一向重视青少年的成长发展,积极动员各方力量加入这场
“梦想改造+
”的关爱计划。2021年3月,浦口区“梦想小屋”的搭建计划正式启动。截至目前,首批20间“梦想小屋”的修葺工作全部完成,预计年内将实现42间小屋的装修和交付。“‘梦想小屋’是承载孩子希望的地方,在房屋装修过程中我们对于材料的安全性严格把关,让孩子们在安全的港湾里追寻梦想。”共青团南京市浦口区委副书记周倩说。
“我有自己的书桌,还有台灯,再也不用担心写作业的问题了!”看着家中已经装修完毕的小屋,天天忍不住地高兴,提前将自己的照片放在书架上,每天放学回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去小屋看看。对天天来说,和日光赛跑的游戏即将画上句号,不久的未来,他可以端正地坐在书桌前接受知识的馈赠。
活动现场,陶老师工作站浦口分站志愿者张涵静与南京市益民社会组织服务中心代表,分别提供心理关爱服务和专业社会工作方法支持,为“梦想改造+”项目赋能。
守护一份希望离不开众人的关怀,实现一个梦想更少不了多方的努力。在深入推进“梦想改造+”项目中,浦口区文旅局、农业农村局、消防大队、开发区和江浦街道等多家单位联合发力,将提供包括政治引领、法治宣传、关爱服务同社会实践在内的多种服务,在亲切问候与温暖注视中给予孩子们勇气与力量,为“梦想改造+”项目提供下一步的活动方向与资源支持。
作为本次活动的指导单位,共青团南京市委大力支持浦口区“梦想改造+”项目的推进,帮项目链接了很多宝贵的资源,还为浦口区“梦想改造+”项目募集到了40万元、20盏台灯、20套床上四件套和20家免费空气检测等爱心资源,在物质帮助和精神关爱的双重呵护下帮助困境少年。
大吉集团作为社会爱心企业,特别捐赠了260万元用于浦口区汤泉街道青少年的关爱工作。大吉集团总经理刘屹表示,“梦想小屋”的建设对困难家庭儿童成长有着巨大的鼓励。“‘梦想小屋’既帮助孩子们改善了学习环境,又让他们感受到了来自社会的关爱,未来我们还会坚持对青少年儿童的关心和捐助。”
一间小屋,一份希望。在山清水秀的浦口,曾经因生活重担而弯腰的困境少年们,扬起了笑脸,带着社会各界的关爱奔跑在乡间,紧握住自己的梦想与希望。
共青团江苏省委希望办三级调研员张宁,共青团南京市委书记吕璟,浦口区委副书记张政,浦口区委常委、区政府党组成员高昌玖,浦口区政府副区长陈晓路,浦口区关工委常务副主任马鸿润,浦口区慈善总会副会长徐宏晓出席活动。
本次活动由共青团南京市委指导,共青团南京市浦口区委员会、南京市浦口区慈善总会、南京市浦口区康居集团和南京市浦口区青年联合会共同主办。
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记者 喻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