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雨花台,长眠着一位江苏籍的英烈。他深深热爱着家乡的沃土,在江苏大地上开展了一系列革命活动,使得星星之火播撒于长江两岸,激励着一大批革命志士砥砺前行。他就是雨花英烈蒋云。
蒋云,原名陈叔文,1903年出生于江苏省江阴县。他10岁入塾启蒙,父亲为磨炼其心性,规定他边读书边放牛。他请私塾老师先授课,然后回家边放牛边读书。放牛结束再到先生处,将所学内容一字不漏地背诵下来,先生以“神童”誉之。两年后,他便可做经义文章,史论对策都不在话下,同窗们皆钦佩不已。
1925年,蒋云自苏州工业专科学校毕业后,在他的哥哥、共产党员陈叔璇的影响下,回到江阴从事革命活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发生后,蒋云坚持在江阴开展地下工作。在此期间他妥善处理了将革命力量转移到乡村的工作,并且冒着被捕的危险,通知陈叔璇等人回到乡下隐蔽,自己则留在江阴坚持革命活动。
1927年,蒋云加入中国共产党。其后,蒋云等人根据党中央八七会议精神,开展江阴地区农民起义。蒋云写得一手好字,张贴在街上的革命标语,都是他亲手所写。在一系列革命活动中,他沉着冷静、勤恳履职,获得党组织认可。1928年1月,在中共江阴第一次党员代表会议上,蒋云当选为中共江阴县委书记。
不久,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即将召开,江苏省委特别指定江阴县委书记蒋云和县委委员朱松寿为正式代表参会。5月,蒋云和朱松寿两人先从上海乘船到大连,后又转乘火车到哈尔滨,一路辗转终于抵达了会议地点——莫斯科郊外的兹维尼果罗德镇。
6月18日,中共六大正式开幕。会上,蒋云对党的政策和党务工作提出意见,并对涉及工人、农民、土地、军事、宣传、青年等相关的议题展开广泛而深入的讨论。20余天的会议,把蒋云的视野从江阴迅速地扩展到全省甚至全国。
回国后,蒋云先后任中共江苏省委巡视员、中共江苏省徐海蚌特别委员会书记、中共江苏省(兼上海市)委员会候补委员。1931年12月,他在上海被捕,解来南京。1932年冬,他被国民党特务杀害。
文字来源:雨花台红色文化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