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专题2023 > 强国少年——E起做新时代“四个自信”好少年 > E起说 > 雨花英烈精神 > 正文
第三十四期 | 他在宁创办学校,传播革命火种
朗读人:余悦
2023-04-28 16:00:00  来源:新江苏·中国江苏网  

“要救中国,要救我们自己,只有革命,只有打倒帝国主义的经济压迫,而且为大多数贫苦农工的利益,根本改正中国的经济现状。”这是雨花英烈刘重民1925年在《中国青年》上发表的《中国经济状况》中的节选文字。他的呼吁点醒了当时许多鼓吹帝国主义不会压迫中国,中国没有资本家的人,揭露了帝国主义资本家及其在中国的代理人企图欺骗人民的阴谋。

刘重民,1902年出生于江苏江都,年幼时跟随父亲迁居南京。少年时期,刘重民在传统私塾教育和新学思想的影响下,逐渐成长为具有浓厚家国情怀的爱国少年。1922年秋,刘重民考入金陵大学,攻读文科专业。当时,南京的青年学生与全国青年学生一样,纷纷成立社团,以寻找志同道合者。次年10月,在与众多社团接触后,刘重民最终选择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正式走上革命道路。

南京团组织十分重视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经常组织团员阅读革命书籍、报刊,探讨革命理论。刘重民在大量阅读中,对马克思主义产生浓厚兴趣,很快投身实践。1923年底,在团中央领导人恽代英、杨贤江的鼓励下,刘重民在南京创办“钟山中学”。学校以培养爱国学生、传播革命思想为宗旨,一度成为掩护党团员活动的重要场所。后来在军阀的操纵下,钟山中学不得不停止办学。

1924年底,刘重民来到上海。在这一时期,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入党以后,他开始重新思考中国的实际情况,五卅惨案更是给他上了沉重的一课。他决心认真研究中国的政治经济状况,相继撰写了《中国政治状况》《中国经济状况》两篇文章。刘重民在撰写中条理清晰、观点明确,全面、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当时的政治经济状况,一时间成为众多青年了解国情的必读文章。

后来,刘重民经常往返于上海、南京之间宣传革命,全身心投入大革命洪流中。然而,大革命的蓬勃发展引起了国民党右派极度仇视和痛恨。1927年4月10日夜,刘重民等人在参加中共南京地委紧急扩大会议时不幸被捕。数日后,刘重民等人被敌人残忍杀害。

文字来源:雨花台红色文化研究院

责编:冯晓丹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