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市滨海县持续深化诚信体系建设,积极探索“三融三促”诚信文化培育新路径,加快凝聚履约践诺、诚实守信的社会共识,让诚信价值共识在浓厚的“学信、守信、用信”和“信用有价、守信受益”的良好社会氛围中滋养壮大。
一是融入宣传教育,促进诚信理念内化于心。坚持将诚信文化建设作为提升市民素质的基石,开展立体化、分众化、节点化宣传教育,推动诚信理念成为市民普遍共识和行动自觉。一是立体化构筑宣传网络。注重线下场景浸润,设计制作3组诚信主题海报,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道德讲堂等阵地,设置信用宣传展架、建设诚信文化墙,通过视觉元素强化群众记忆,促进诚信文化传播。注重线上精准触达,统筹微信公众号、滨海日报等媒体矩阵,综合运用小视频、图文等形式开展“诚信微宣讲”活动,普及《江苏省社会信用条例》,定期推送信用政策解读和典型案例剖析。注重载体融合创新,制作原创歌曲《诚信滨海之歌》、编排广场舞《人人都要讲诚信》,征集诚信主题楹联16组,制作展播《淮腔唱信、滨“诚”等你》等3部短片。二是分众化创新宣传形式。把握年龄结构特性,针对青少年通过漫画、短视频等趣味性方式开展宣传教育,针对中青年群体通过丰富信用积分应用场景强化引导,针对老年群体结合“义诊”等服务面对面开展诚信教育。把握职业群体需求,通过开展“信用交通大家说”专题座谈会、巾帼家政诚信服务宣传周、诚信主题党课等活动,强化党员干部、企业职工、农村群众等群体的诚信价值认同。把握城乡地区差异,在东坎街道新安村等农村地区,结合村规民约,借助“板凳课堂”讲述身边人的诚信故事,强化本土化表达;在坎北街道等城市街道社区,定期组织开展诚信主题文艺作品展演、道德讲堂等活动,强化沉浸式体验。三是节点化开展宣传活动。紧抓关键时段,围绕“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全国“质量月”“诚信兴商宣传月”“信用记录关爱日”等时间节点,推动政企联合,开展诚信文化宣传系列活动。紧抓专项行动,扎实推进“诚信万里行”主题宣传活动,策划“言而有信”市民素质专项提升行动,开展“信易+”守信激励政策宣传等活动超200场次。紧抓示范引领,围绕“中国好人”周万平、聂素梅等模范典型事迹,编创悦听好人故事栏目,推动诚信故事宣讲与道德讲堂、家风故事等活动相结合,让更多守信践诺凡人善举走进群众心中。
组织开展“巾帼家政诚信服务宣传周”活动
二是融入服务场景,促进诚信价值外化于行。着力将信用建设的成果转化为市民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持续推进“信易+”应用,引导市民将诚信意识转化为实际行动。一是拓展便民服务功能。开发“诚信滨海”个人信用分平台,推出“信易医”“信易行”“信易阅”“信易游”“信易单车”“信易住”“信易餐”等7大类“信易+”应用场景。例如,“信易医”根据不同等级信用分提供优先诊疗、容缺办理出院等服务,“信易行”为近2000名特定诚信群体免费办理公交卡,“信易阅”为守信群体提供免押金办理信用读者证、增加借阅图书数量、延长借阅时间等服务,充分将信用信息融入广大群众的日常生活中,促进市民素质在实践中提升。二是推动政务服务提效。持续推进“信用+政务服务”,深化信息共享,将信用承诺、信用审查嵌入政务流程,实现办理流程优化,传导政府对市民守信行为的激励,带动社会整体信用水平逐步提高。创新试行的“社会救助信用承诺容缺审批”制度,获评全省高质量民政事业发展优秀成果。探索推行的“尊老金秒批秒办”举措,惠及全县20余万老年人。三是助力营商环境优化。聚焦市场主体需求,以企业便利为导向,明确100件高频行政审批事项,通过信用承诺、数据核验、先批后验等手段,推行“秒批秒办”“信用+邀约式”特种设备体检等创新举措,实现全流程线上办理,持续提升营商环境。定期开展“信易+”信用修复工作辅导,完善修复机制,帮助失信主体纠正失信行为、重塑信用,鼓励将诚信经营融入企业文化和职工教育,持续增强市场主体诚信意识和责任意识。
推介滨海县“信易医”运用场景
三是融入社会治理,促进信用环境优化提升。将信用建设作为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的重要抓手,推动信用理念、信用制度、信用手段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进一步营造诚实守信社会环境。一是提升监管治理效能。建立重点行业、重点对象、重点事项三类监管清单,依托市场监管信息平台、信用综合管理平台等系统,运用信用风险分类结果实行分级分类差别化监管。紧盯高频失信市场主体治理,推进信用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长效化、制度化,按照“事前告知、事中修复、事后提醒”工作原则,优化“服务+执法”监管模式,积极引导市场主体自觉守法、自我纠错,营造宽松包容的市场主体发展环境。二是赋能基层实践创新。探索信用建设融入基层社会治理的新模式,采取实地调研、双月座谈等方式,推进陈涛镇农村居民信用积分管理“信用+基层治理”试点工作,明确信息采集范围、评价周期、公示范围、计分规则,将信用评定结果纳入积分兑换。陈涛镇友渔村通过信用积分兑换向居民发放信用商品300余件,通过“以积分换实物,让村民得实惠”扎实推进信用结果运用,引导村民自觉主动参与村级事务,在潜移默化中树立崇礼守信的价值观。三是带动多元主体参与。积极推进“信用+社区服务”模式,组织家政服务、食品经营等行业诚信经营代表进社区开展便民服务,大力宣传诚信服务理念,把诚信服务真正落到实处。积极推动“信用+志愿服务”“信用+文明实践”应用,根据群众参与理论宣讲、清洁家园等文明实践活动次数、服务时长等情况,赋予个人信用加分,鼓励志愿服务组织、志愿者、社区居民组织开展“诚信故事我来讲”“诚信促文明”等宣传活动,构建志愿带动、信用支撑、共建共享的文明实践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