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专题2025 > 专栏|文明村镇风采展示 > 正文
宜兴市美栖村:婚丧嫁娶“改头换面” 文明新风浸润城乡
2025-09-04 14:34:00  来源: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千亩玫瑰花田、专属“爱情大巴”、浪漫游园会……今年的“5·20”,宜兴为新人们打造了一场特别的婚姻登记仪式,将颁证点放到了美栖村,打造了无锡市首个村级户外婚姻登记颁证点。当天新人们搭乘印有“爱很简单”字样的主题大巴抵达美栖村,首先在园艺中心婚姻登记处完成证件办理,随后便步入花海开启“浪漫之旅”。“全国五好文明家庭”顾绍培家庭和“江苏省最美家庭”熊宝星家庭也来到现场,化身“幸福传递者”,为新人颁发结婚证书。

宜兴市在玫瑰之约茶咖馆内开展青年人才联谊会

让传统登记仪式焕发出时代新意,村级户外婚姻登记颁证点的设立正是宜兴推动移风易俗改革的生动缩影。近年来,宜兴把乡风文明作为城市精神文明建设、乡村振兴的重点工作,把移风易俗作为乡风文明的关键突破,以创新举措为笔,以文化浸润为墨,让婚丧嫁娶“改头换面”,文明新风浸润城乡。

创新形式,让文明新风落地开花

大操大办、攀比浪费等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是宜兴关注的重点。“移风易俗不能只做‘减法’,更要靠创新提供‘替代方案’。”宜兴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王焱说。

宜兴市南庄村志愿服务队开展“互助养老”

在美栖村,这里利用玫瑰花基地打造首个村级户外颁证点,倡导喜事新办,树立婚嫁新风。不少新人都在玫瑰的“簇拥”下举办了文明节俭的现代婚礼,美栖村也开展了一系列新式婚礼的普及工作,提倡简化仪式、酒席减负、限制规模,摒弃天价彩礼、铺张浪费、低俗婚闹等陋习。

殡葬改革同样在创新中破题。近期,位于丁蜀镇塍里村的南山殡仪服务中心项目启动建设,涵盖了悼念、休息、餐饮、骨灰寄存、殡葬用品销售等多个功能区域,旨在为村民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服务,通过服务功能的完善带动乡村文明新风尚培育。

小阵地发挥大作用,婚丧嫁娶在不经意间“改头换面”。蠡河社区借用蠡河花园小区沿街空置店铺修建了移风易俗厅,内设有灶具、餐具等服务用具的餐厅,安置桌椅板凳15套,可同时供120人就餐,居民在办理宴席前,只需向社区申报备案,便可免费使用移风易俗厅内的设施。“以前我们去酒店办宴席,最便宜的一桌都要花1000多元。现在我们在社区移风易俗厅里办,和酒店差不多的菜品,只需要500多元一桌。”社区居民王先生表示。

转变理念,实现深层变革

移风易俗的深层变革,关键在于让文明理念从“墙上标语”变为“心中信念”。宜兴通过志愿服务、文化惠民等多样化方式,将文明理念内化为行动自觉,重塑乡村精神风貌,实现移风易俗入脑入心。

“推进移风易俗,传播厚养薄葬理念,南庄村转变工作方法,通过加强‘互助养老’,在潜移默化中塑造村民更加理性、文明的生活态度。”南庄村党总支书记王军林说。村里成立鹊溪巾帼志愿者服务队,为空巢老人建立健康档案,每月上门量血压、搞卫生。每户老人家中都贴着“应急联系卡”,卡上除了志愿者电话,还有村委、医务室等24小时热线,构建起“15分钟养老服务圈”。

在丁蜀镇塍里村,文化的力量正在悄然改变着乡村的面貌。村里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阵地,打造“塍心向党”品牌,通过开展“绿色清明,文明祭扫”活动、创作《精神文明展新颜》快板书等形式,让文明理念深入人心。

宜兴市广泛开展移风易俗主题宣传月专题文艺演出

当前,宜兴老年助餐已实现全市域覆盖。通过“助餐+”模式,老年餐厅的一顿热饭不仅暖胃,更成为传播文明的幸福纽带。例如官林镇创新开展“餐前一刻钟”小课堂,针对移风易俗开展专题宣传。

村规民约,“约”定文明有礼新风尚。蠡河社区召开社区居民代表会议,在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居民公约,探索以文明实践为抓手,实现移风易俗。不仅如此,社区还开启了共建模式,与民盟宜兴市委联合举办“新风拂山林”移风易俗系列活动,将精神文明建设元素融入村歌创作,推出移风易俗公益宣传片。

为推进移风易俗改革走深走实,宜兴还聚焦关键群体。充分发挥青年在移风易俗工作中的“生力军”作用,开展青年人才联谊会等相亲交友活动,通过举办集体婚礼等形式,在年轻人群体中树立“重登记、强责任、崇节俭”的现代文明婚姻新观念。

制度护航,构建“自治+共治”长效治理格局

移风易俗工作能够取得显著成效,离不开完善的制度保障。近年来,宜兴市文明办、民政局、公安局等多个部门联合,凝聚合力,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工作,形成“市级统筹、部门联动、村级自治”的治理格局。

宜兴市文明办开展“文明乡风沐农家”提升行动,针对建立制度、打造阵地、开展活动等移风易俗的各方面打造多个工作亮点和品牌,全年建设培育40个“文明乡风沐农家”提升村,培育若干个可推广、可复制的新时代文明乡风案例,探索形成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的“宜兴经验”。宜兴市民政局制定《宜兴市集中文明办丧奖补实施办法》,积极宣传引导市民在办理丧事时选择集中守灵,对前往市民政局认定的殡仪服务中心办理丧事,且在办丧过程中不使用殡仪乐队、不燃放烟花爆竹、不搞念经拜佛等封建迷信活动以及其他不文明行为的丧户每户补贴2000元。宜兴市公安局与民政部门联合对全市57辆礼炮车进行了取缔,城市文明面貌和群众满意度得到了有效提升。

宜兴市广泛开展移风易俗主题宣传月专题文艺演出

如今,在农村,村红白理事会已成为“标配”。如洛涧村的红白理事会成员经过推选,由村里威望高、责任心强的老党员、老干部、老队长担任,具体负责管理群众的婚丧嫁娶事宜,同步制定了红白理事会章程,统一红白事标准。通过示范引领,实现从群众参与到群众自治的转变。

文明新风吹拂陶都大地,移风易俗浸润万家灯火。宜兴以创新实践书写乡风文明的时代答卷,用润物无声的方式让传统礼俗焕发新生。当简约适度的婚丧新风尚逐渐成为群众自觉,当厚养薄葬的文明理念深深扎根乡土,这座千年陶都正以文化软实力助推乡村振兴,绘就出一幅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美好图景。未来,宜兴将继续以制度创新巩固改革成果,让文明之花在城乡各处持久绽放,为新时代乡风文明建设提供更多“宜兴样本”。

责编:秦春凤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