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专题2025 > 专栏|文明单位创建优秀案例展示 > 正文
苏州市姑苏区沧浪街道:文明浸润古城 擦亮幸福底色
2025-09-29 10:48:00  来源: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苏州市姑苏区沧浪街道位于苏州古城中心区域,素有“文化沧浪”的美誉,拥有中国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苏州端午习俗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双世遗”。近年来,沧浪街道通过建强服务平台、树立身边典型、传承文化基因三大路径,构建起“党建引领、多元共治、文化浸润”的文明创建新格局,让文明之花在古巷深宅间绽放,为“福气之城”增添了亮丽底色。

以“小支部”撬动“大治理”,织密文明实践服务网

街道以“根系工程”为抓手,将党组织的触角延伸至文明实践最前沿。通过构建“1+5+20+N”工作模式,即街道党工委统筹,整合先锋模范、共建共治等5大板块资源,打造20个社区特色品牌,吸引企业、商户、新就业群体等多元主体参与,形成了“一社一品”的文明实践矩阵。在桂花社区,依托“腾讯·姑苏银发科技实验室”开发的“时光家园”小程序,搭建起“线上点单-线下服务”的智慧养老平台,为老年人提供配药、理发等服务,实现“科技+养老”的精准对接。创新打造“3+X”服务阵地,将新就业群体之家、周末社区活动、“社情民意联系日”等载体有机融合。依托36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点,发动48个行动支部4000余名党员志愿者,动员辖区285个志愿服务团队、3.8万余名志愿者,常态化开展“今日大扫除”“共享花园 扮靓姑苏”绿植认领等活动。

沧浪街道常态化开展“我们的节日”民俗体验活动

用“身边人”讲好“大道理”,有效激发社会正能量

街道坚持“选树一个典型,带动一批居民”,将身边好人好事转化为文明实践的“活教材”。通过挖掘“中国好人”季洪球、“江苏好人”张元全、缪路华等先进典型事迹,建立“好人库”和“道德档案”,开展“学雷锋、树新风”系列活动,让道德模范走进校园、企业、网格,用“方言土语”讲述凡人善举。为了让志愿服务更有温度,街道制定《志愿服务需求清单》,针对老年人、新就业群体、未成年人等不同群体需求,组建专业化服务队伍。针对“小候鸟”群体,依托“小候鸟驿站”开展寒暑假托管、心理辅导等活动;针对新业态从业者,设立“暖新驿站”提供充电、休息、政策咨询等10余项服务,吸引快递员、外卖骑手加入“城市守护者”队伍,在文明城市创建中主动承担“门前三包”巡查、文明交通引导等任务。当“随手做志愿、人人当好人”的文明新风尚蔚然成风,社区邻里纠纷逐年下降,居民互助持续增长。

沧浪街道组织青少年学生开展红色故事分享会

让“老传统”焕发“新活力”,文化涵养文明新风尚

街道深耕“文化沧浪”品牌,将古城保护与文明实践深度融合。一方面,提高居民对古城保护的参与度,修缮保护沈瓞民故居、“七君子”羁押地旧址等红色遗迹,串联形成“道前红色游”线路,通过举办红色故事分享会、老物件展陈等活动,让革命先辈的精神在青少年心中扎根,将文化认同转化为古城保护效能,形成“守护文化遗产,人人都是责任人”的良好氛围。另一方面,让居民在文化浸润中切身体验文化自信,通过激活大运河文化带、苏州端午习俗等非遗资源,创新“非遗+思政”模式——在元宵灯会融入党的二十大金句灯谜,在端午民俗节设置“大运河文化”主题展区,让传统文化成为文明传播的“活载体”。为了让文化成果惠及更多群众,街道培育127支群众文艺团队,创作《泊》《戤壁听书》等一批反映古城生活的原创作品,7次荣获江苏省“五星工程奖”。

责编:秦春凤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