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都水利枢纽作为国家南水北调东线源头,在保障区域水安全的同时,始终将精神文明创建与水利使命深度融合,以水情教育“小切口”做好生态文明“大文章”。
2021年,江都水利枢纽发起“童眼童语童世界”文明实践项目,坚持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让国之重器成为鲜活教材,培育心怀国之大者的新时代少年。坚持文明实践赋能文明创建生态,形成文明实践联动网络,深度融合节水型社会建设。坚持点亮可感可及的水利精神文明灯塔,让生态文明理念滋润童心,实现代际传承与社会共鸣。
以童眼观水情,打造可视化认知课堂
一是依托特色资源,打造开放学习场地。利用江都水利枢纽“源头”大型水利枢纽基础设施及展馆资源,构建沉浸式教育场景,生动展示江水北调、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建设过程、运行原理、工程效益,吸引万名小学生争当“小小节水先锋”。二是构建“三学”模式,提升水情教育成效。创设“课前导学——现场研学——课后践学”的教育模式,开通水情教育线上科普“云”课堂,实现线上线下双轨学习,并通过“实地参观+云端巩固”模式,让孩子们深刻体会水资源的珍贵。针对中小学生设计“源头小卫士”儿童成长计划,培育“少年河长”志愿队,打造《薪火》网络互动剧本杀,开展主题水工程实境研学夏令营和“爱心暑托班”等宣传教育。三是深耕水情教育,组建青年服务团队。以江都水利枢纽水工程科普为切入点,编制《青少版水情教育读本》,由青年水利技师、工程师组成“讲师”团队,与学校联动培养科普老师,建立水情教育效果评估机制,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学生、家长和教师的反馈意见,及时调整和优化教育内容和形式,为孩子们提供接地气、有互动的家乡水情知识。
赴校园开展“‘源头小卫士’儿童成长计划”水情教育活动
以童语传水韵,构建参与式传播体系
一是构建“源头杯”品牌赛事矩阵。聚焦“关爱山川河流”水利主题,通过实地课堂参观让孩子们深度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开展演讲、绘画、书法、手抄报等多样化赛事,展示孩子们用童真参与生态文明大实践的切身感悟。二是培养“宣讲员”青少梯队方阵。建立“选拔——培训——实践”三段式培养机制,培育50余名少年宣讲员。创编儿童诗朗诵《一滴江水》,并在“节水中国 你我同行”推进会暨“水韵江苏——节水少年行”活动中展示。创新“家庭水课堂”,发放节水宣传手册、水情教育读本约25000份,形成校家社协同育人网络。三是作品“公益化”传播网络布阵。将绘画征集活动中的优秀作品制成公益海报、画册,线上在公众号、网页中展示,线下在社区、学校巡展。品牌赛事矩阵与公益宣传相结合,进一步增强公众参与感,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节水的新风尚。
扬州市三元桥小学赴江苏省江都水利工程管理处开展红途研学活动
以童梦创世界,搭建全方位实践平台
一是构建多方联动合作机制。以青少年“水教育”需求为导向,依托江都水利枢纽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水情教育基地、国家水利风景区标杆、江苏省科普教育基地等资源,与扬州市委宣传部、团市委、市教育局、市科协等部门紧密合作,加入扬州市红途研学联盟和扬州现代科技场馆联盟计划。通过多方联动,确保项目的广泛覆盖和深入实施。二是健全志愿服务管理体制。项目心系青少年,为孩子们提供高质量志愿服务。通过完善组织体系,制定服务管理办法,建立服务激励机制和动态评估机制,打造一支爱童护童、专业稳定的志愿者队伍。三是跟踪项目管理进度目标。锚定“10+100+1000”计划,用10年时间,进入100所学校,服务1000户家庭,目前已经前往40余所学校300多个班级普及节水知识,3万余名青少年参与活动项目。项目获得江苏省青年志愿服务三等奖,全国第七届青年志愿服务水利专项赛一等奖,全国第七届青年志愿服务大赛金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