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滚动资讯 > 正文
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 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行动指南和根本指针
2021-05-18 09:51:00  来源:新华日报  

提要: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系统回答了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科学地阐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原理,突出强调了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辩证理念,系统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要求。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行动指南和根本指针。

科学阐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原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自然是生命之母,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这一重要论述,科学阐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原理。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人类作为自然界的产物、在同自然的互动中生存、生活、生产、发展,这种共生关系是与生俱来的,能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对人类自身的考验。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道法自然、天人合一,人从大自然获取生活资料、生产资料,应该取之有时、用之有度,人类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牢固确立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的基本思想,要不断增进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的生态共识。我们要善于汲取由于人类伤害大自然从而遭受大自然“报复”的历史教训,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求我们提高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认识与实践的政治站位和行动自觉。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初心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是关系民生福祉的重大社会问题;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这是对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基本原理的形象表达和深刻论断。必须正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在生态环境领域的表现形式、运动方式、实际影响和破解对策,切实回应人民对优美生态环境的现实需要和加快提高生态环境质量的热切期盼,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进一步掌握和运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原理,正视和分析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关键期的严峻形势,研判锚定我国已进入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攻坚期的艰巨任务,切实增强紧紧抓住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窗口期的宝贵机遇,咬紧牙关爬坡过坎的紧迫感、责任感、执行力。

生动揭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辩证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对绿色发展理念的生动表达,也是辩证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重大关系的重大原则。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论述了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在发展进程中,不能把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割裂开来、对立起来,而应该辩证统一起来。在思想认识上,要牢固确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充分认识良好生态环境的经济价值和综合效益;在实践进程中,要不断优化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式;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把绿水青山作为发展的福水靠山,用新发展理念去指导“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决不能搞竭泽而渔,更不能搞野蛮开发,坚决杜绝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一地发展。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揭示了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民生福祉的公平普惠性。习近平总书记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说出了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的百姓心声;揭示了发展经济是为了民生、保护生态环境同样也是为了民生的朴实道理;提出了坚持生态环境保护惠民、生态文明建设利民、生态绿色发展为民的实现路径,明确了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发展“美丽经济”把绿水青山蕴含的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为金山银山、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幸福生活的增长点的路线图。

系统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要求

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发展,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原理、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辩证理念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是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本出路;必须确立与绿色发展理念、美丽中国建设要求、生态环境法律规范相一致的思维方式;必须坚决摒弃损害甚至破坏生态环境的经济增长模式;必须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空间格局;必须不断转变社会方式,实现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治理方式的生态化、绿色化、现代化、文明化。一是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要抓住调整优化结构布局这个重点。从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入手,优化经济结构,优化空间格局;从推进清洁生产入手,培育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推进生产、生活系统的有机循环、有效链接;从划守“三条红线”入手,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为建设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清新的美丽中国奠定绿色生产体系和生产方式支撑。二是加快形成绿色生活方式,要抓住塑造生态文明人这个基点。在全社会积极倡导、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注重生态道德和行为习惯养成;促进知行合一,开展全民绿色行动,崇尚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旗帜鲜明依法有效地反对奢侈浪费,抵制、减少、杜绝不合理消费,让文明健康的生活风尚在全社会得到弘扬和尊崇;实施垃圾分类、减量和资源化利用,促进生活方式绿色革命,倒逼生产方式绿色转型;把推进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建设转化为全体人民的思想共识、行动自觉,落实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过程和各方面。三是共建清洁美丽世界,共享绿色家园。我国已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要深度参与全球环境治理,与世界各国共同呵护好地球家园,同筑生态文明之基,同走绿色发展之路,共同造福子孙后代。

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一是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的治理,系统优化人类生存发展的自然物质基础;二是坚持算好大账,就要算好长远账、整体账、综合账,不可因小失大、顾此失彼;三是坚持尊重生态规律,针对生态有机体的特点,按照整体性原则、系统性观念、规律性要求,统筹考虑自然生态各要素、各影响因子,进行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增强生态系统循环力,维护生态有机体平衡力;四是坚持一体化战略战术,着眼于国家生态保护和修复全局、区域生态保护和修复大局,既要管好一段、守好一摊,又不能止于一段、囿于一摊,必须统筹兼顾、整体施策、多措并举,避免相互掣肘、相互抵消、相互冲突;五是实施重大工程和基础建设,筑牢生态安全屏障,维护国家和地区生态安全。

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治。这是习近平法治思想在生态文明建设上的有力体现。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制度化、法治化轨道,是贯穿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这是对历史经验教训的科学总结,也体现了当前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突出问题指向,要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不断改革完善体制机制、严格法治制度规范、增强执行力、惩处力。一是加快制度创新,加强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立法工作,形成比较健全的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律体系、制度体系。二是增强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法律法规制度的执行力,强化行政执法、生态环境司法,加大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和国家监察力量、执法监督力度。三是针对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落实“关键少数”,严格落实领导干部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制,严格考核、依法问责、终身追责。四是加强和改善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领导,发挥好党的领导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大优势,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崇高境界和责任担当,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情怀气度,以“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战略思维和务实精神,积极有为、主动作为、有效施为,向人民交出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的新时代答卷。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根本遵循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经验,创造性地把绿色发展纳入新发展理念、创造性地提出了美丽中国的战略部署,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目标、重大任务、工作步骤、方法路径等,是深入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生态环境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的根本遵循。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为人类社会共同应对全球生态问题、广泛开展生态文明领域国际合作、务实共建清洁美丽世界、推动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明确提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总体进程中、在生态文明建设等各个领域落实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至上的示范性实践,为在现代化进程中实现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指明了方向,丰富发展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体系。我们要倍加努力,学好悟透做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深化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中不断建功立业。

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苏州大学基地(执笔人:田芝健)

责编:秦春凤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