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南京 > 正文
社区有间“楼里睦邻”老党员工作室
坚持为民服务,14位平均年龄71岁的老党员架起党群连心桥
2021-04-27 14:25:00  来源:南京日报  

在栖霞区尧化街道王子楼社区“楼里睦邻”老党员工作室里,有14位“古稀级明星”,他们平均年龄71岁。老党员们凭借自己在社区熟悉邻里的优势,长年累月走家串户,用群众一看就懂、一听就明白的乡俗俚语传递党的声音,以温馨服务暖民心、以红色精神润民风,架起党群连心桥。近日,记者走访“楼里睦邻”老党员工作室,探寻他们身上温暖而感动的故事。

真心的解困员,解决群众“急难愁”

“有了床边吊环,我终于能自己独立上下床了!”孙冬娣是王子楼社区一位下半身瘫痪的残疾人,常年卧床,出行靠轮椅,经济原因也不支持她聘请保姆。

2019年,该社区老党员工作室成员们分成5个小队,对辖区40余户重残、困难、失独、独居家庭进行结对帮扶走访。老党员杨来社和王学礼第一次来到孙冬娣家看到她起床的艰难时,就下决心,一定要帮她想办法!

杨来社联想到奥运会上体操项目的吊环或许可以让她借力起床,在他的建议下,社区工作人员在孙冬娣床头支起结实的架子,架子上拉一根结实的绳子,绳子上安装吊环。就这样,孙冬娣通过双手,攀着绳子拉着吊环,一用劲,便可自己从床上挪到轮椅上,也可以从轮椅上移到床上,方便了许多。她很感动,甚至说:“我原来都不想活了,现在想好好地活下去。”

解决了上下床问题,老党员们将目光聚焦在她的出行上。孙冬娣虽住在一楼,但轮椅还是无法越过楼梯。杨来社便想到在她自家开个侧门,改楼梯为坡道。不久,坡道改造完成,孙冬娣兴奋地坐在电动轮椅上,来回试着新造的坡道,连连感慨过回了“正常人”的生活。

搬至龙潭居住的精神残疾人丁美云也是老党员们的重点结对帮扶对象。80多岁的老党员甘仁金是丁美云的老邻居,他接下帮扶丁美云的任务,带着小队5人常去探望她。“龙潭距离尧化有一段距离,记得第一次打车前去,没有具体的定位,在车上兜兜转转一个小时,下车后还找了许久。”甘仁金说。

甘仁金回忆道,当时正值冬季,看到丁美云蜷缩在薄薄的被子里,屋内满是异味,被套已脏得发黑,我们就帮她换洗被褥、衣服。虽然丁美云精神方面有些残疾,但看到甘仁金对她的关心,嘴角还是露出淡淡的微笑,泪水在眼角打着转。

无私的服务员,年逾古稀的志愿者们

每天早上7点到8点,在王子楼社区的楼栋间,总能看到一位穿着红马甲的老党员志愿者奔波的身影。他是张玉虎,从2018年至今,他已经连续4年为辖区150余户有需要、困难的居民上门测量血压了。

“我身上有一些慢性病,平时又记不得量血压,有了老张隔三差五地来看我,像多了个好兄弟。”该社区居民蒋运宏说。张玉虎每天要走访10余户困难群众,每到一家,帮他们量血压,一年到头风雨无阻。疫情防控工作以来,他还多了一项上门测量体温的工作。

记者注意到,张玉虎有一叠厚厚的“血压测量记录表”。张玉虎介绍道,记录表按月统计,表格中有测量人姓名、年龄、楼栋号,以及不同测量时间的高压、低压、心率、体温数据。“这样上门时我能很直观地告诉居民,这个月血压变化曲线。”张玉虎说。

张玉虎告诉记者,他走访的多是独居老人,要是连续好多天没人去看望,他们万一病了没人知道,就可能出大问题。

据了解,张玉虎还是“时间银行”志愿者,目前已累计近2000小时志愿服务时间。

说起“时间银行”志愿者,王子楼社区78岁“志愿服务明星”李金山也吸引了记者注意。不久前,李金山在一份“捐赠申请书”上签下名字,将自己7年来积累的6230小时志愿服务时间全部捐出,将一笔“时间巨款”变为“公益存款”。

李金山的“时间巨款”来之不易。刚加入“时间银行”时,他每天要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服务8个多小时,为来中心活动的老人们登记并维持秩序。2017年开始,李金山在老党员工作室里参加结对帮扶,多次前往几十公里外看望困难老人。2020年,他劝导垃圾分类、维护小区环境卫生,一年到头更是忙得不亦乐乎。如今,李金山每天7小时在小区大门口值班,测温、检查健康码、登记去向……守护居民安全防线。

特殊的宣传员,自拍自剪50部视频

撤桶建站、消防改水、整治飞线充电、增设户外活动空间……在王子楼社区,总能看到一位坐着轮椅拿着手机拍摄的老者,他就是老党员工作室的曾少勤。

72岁的他在该工作室“互联网+支部”平台上学习拍摄和剪辑已三年有余。他制作视频的总数有50多部,其中20分钟以上的视频有10多部,已悄然跃升为尧化基层党建的“新名片”。

曾少勤腿脚不好,但他依然冲在拍摄一线。去年,小区整治飞线充电,在75栋居民楼前分别增设非机动车停放区域。“曾老就坐着轮椅,一栋一栋楼跟着,电线位置高,曾老就小心翼翼站起身,一只手扶着轮椅扶手,一只手将手机固定在自拍杆上,昂着头拍物业工作。”王子楼社区党总支书记侯大春感动地说,“我们劝他,身体要紧,视频素材可以我们拍了发给他,曾老摇摇头,坚持自己拍。”

“我拍摄的题材以社区治理、社区工作为主。住在这里8年多,我见证着小区的变化,都是街道、社区、物业工作人员一点点干出来的,我想把他们都留存下来。”曾少勤说,居民们之间有什么困难、问题都会反映给我,“老党员+熟人社区”的模式让我们老党员积极“亮相、发声、管事”。

南报融媒体记者 梁圣嵩 肖凡

通讯员 刘薇 林新宇

责编:唐凯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