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南京 > 正文
进入退休倒计时,他们却主动请缨
2022-04-08 15:24:00  来源:南京文明网  
   党龄41年、36年、30年,今年他们都即将退休。

  虽已进入最后一班岗的倒计时,可在突如其来的疫情面前,他们没有退缩,而是主动请缨、奋战在抗疫一线。近日,记者走近3位即将退休的基层民警,采访他们的战疫故事。

  “能保障隔离人员安全离开,所有的付出都值得”

  湖南路派出所民警许建华今年10月将退休。4月6日,这位有着41年党龄的老党员第5次结束酒店隔离点驻点任务。

  隔离点的工作远比想象中更繁重。许建华一天下来要巡逻10余个小时,在不到600米的范围内,每日要走上2万多步,重复着同样的路线,一丝不苟地巡查监控室、门岗等重要区域。“必须要到处走走看看,我才能放心。”许建华说。

  许建华还凭借多年公安工作经验,积极参与隔离点安保工作方案拟定,帮助开展安保人员针对性培训。3月25日凌晨2点,听到外面刮大风,不放心的许建华小跑到岗亭观察情况。门卫看到他连忙招手:“许哥,隔离围挡被风吹倒了!”

  “这可缓不得!”许建华一看,赶紧喊上同事,顶风冒雨在短短2小时内加急修好围栏,及时消除了安全隐患。

  前几天刚有一批隔离人员结束观察离开,在出口和他挥手告别,那会儿是他驻点最开心的时候。“我觉得,能保障隔离人员安全离开,所有的付出都值得。”许建华说。

  “体力确实没有年轻时恢复得快,但我还行”

  二板桥派出所社区民警李育华今年12月将退休,他已有36年党龄。

  4月2日,记者跟随李育华在社区走访。“晏公庙社区实有人口5000人左右,出租户多。李育华说,近一个月来,他每天都和社区网格员一起,将疫情防控与入户走访相结合,在居民楼里爬上爬下,上门开展核查工作,动员群众做好核酸检测。

  入户结束后,李育华又匆匆赶往社区的核酸检测点,帮忙维持秩序、排查登记。这段时间,他口袋里除了口罩,还有一样少不得的“宝贝”——润喉糖。“这几天连续在社区核酸采样点值勤,喊话多,嗓子容易哑,我就随身带着这‘宝贝’。”说话间,李育华又拆了袋润喉糖。

  在核酸检测点,李育华不仅是群众的平安守护者,更是防疫政策的宣讲者和群众心理的安抚者。不仅一遍遍向群众讲解注意事项,做好沟通和解释工作,还见缝插针帮忙做起工作人员的后勤保障工作,一站就是六七个小时。

  高强度的忙碌后,李育华体力难免有些跟不上。“体力确实没有年轻时恢复得快,但我还行。要趁着没退休,给我这身警服争点面儿!”李育华笑着说。

  “能为群众多做一些贡献,就让我再多做一点”

  “鬓微霜,又何妨!”这是今年10月将要退休的中央门派出所民警苏庭康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词。

  工作30余年的苏庭康已有30年党龄,本可以放缓脚步,等待光荣退休。但疫情突然到来,苏庭康主动选择前往抗疫一线。

  考虑到苏庭康的年龄,所领导建议他留在所里,做做内部保障即可。但他坚定地说:“我是老党员、老民警,哪怕在岗一天我都要发一天的光!”

  就这样,苏庭康上岗了,还是在“两站一场”高风险地区来宁人员集中隔离点。在这位老党员的心里,装得最多的不是自己,而是人民。

  工作中,他常通过走访或微信群,了解群众需要,第一时间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苏庭康给记者播放了一条微信语音,只听到孩子稚嫩的声音说道:“谢谢警察爷爷……”“这就是对我最好的奖励。我现在已经是最后一班岗的倒计时了,真是舍不得这身警服啊!还能为群众多做一些贡献,就让我再多做一点!”苏庭康感慨道。

  记者了解到,在南京公安里,还有很多像许建华、李育华、苏庭康一样“站好最后一班岗”的坚守者。在疫情防控中,他们义无反顾,承担起职责与担当,在“大考”里淬炼出绚丽夺目的真金。(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

责编:孙婷婷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