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南京 > 正文
南京市浦口区:以文明实践开辟食安共治新路径
2022-11-28 10:00:00  来源:新华日报  

65岁的王有龙最近“档期”排得满满当当。家住浦口区江浦街道新河社区的他,不仅是小区的楼栋长,也是社区合唱团的成员。今年,老人又多了一个新身份——“食安浦公英”志愿者,平均每周一次的公益活动,王有龙一次没落。

2020年,浦口区市场监管局率先探索“文明实践+食品安全”共治新路径,广泛发动机关干部、专业机构、高校师生和热心群众,组建新时代文明实践食品安全志愿服务支队,取名“食安浦公英”。两年多的培育,这支志愿者队伍,已经发展到1800余人,累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620余场,组织1000余次巡查。今年9月,该项目荣获第四届市场监管领域社会共治优秀案例、首届食品安全社会共治优秀案例。

食品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健康,是最基础的社会治理,最基本的民生条件。“每一朵‘浦公英’,都是文明的使者、安全的卫士。”浦口区市场监管局局长黄文表示,以志愿服务为主要形式,引导更多社会力量投身科普宣传、常态检查和为民服务,守护市民的饮食安全。

“民间卫士”就在身边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地处苏皖交界的浦口区,人口流动性强,农村面积大,如何织最密的网、筑最牢的墙?浦口的选择,是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组建一支全民参与、全域覆盖、全维服务的志愿队伍。

按照制度化运作、规范化管理的思路,浦口区市场监管局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系统性、贴近性、服务性,建立食品安全志愿服务支队,下设10个大队以及X个小队,形成三级志愿服务架构体系。志愿队伍横向覆盖各区级职能部门,纵向贯通区、街、村(社区),所有志愿者不仅人手一件“蓝马甲”,还共享同一个名字——“食安浦公英”。

王有龙就是在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看到的招募通知。“第一时间报了名,不仅自己学到了知识,还能带动邻里一起学。”老人是个热心肠,退休之后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志愿服务上。成为“浦公英”之后,只要有进社区活动,都能看到他忙里忙外的身影,每周至少一次,每次至少一个小时。更让王有龙自豪的是,他在核酸检测点上结识的老伙计张道余,最近也在自己的引荐下加入了食品安全志愿者队伍。

从两年前的首批116人,到如今的1800多人,越来越多的“民间卫士”在志愿服务中找到了乐趣,实现了价值。

和王有龙不同的是,白马生活广场管理人员陈丽彦加入“浦公英”,更多的是出于工作考虑。作为浦口近年来重点打造的商业综合体之一,白马生活广场是吃货们的“天堂”。后厨有没有生熟分开、调味品有没有过期、餐厨垃圾桶有没有加盖……每天,她和同事们都要手拿一本“黄皮书”,对餐饮门店的环境卫生和食品安全挨家上门检查。

“食品安全是红线也是底线,必须确保万无一失。”她说,运营团队的所有成员都申请了“蓝马甲”,正是凭借高标准、高频率的检查,广场到目前为止依然保持着食品安全“零投诉”的完美纪录。

“专业选手”权威答疑

今年暑假,南京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的大三学生狄雨晗没有回秦皇岛老家。作为学院科协的负责人,她和15名同学一起,在烈士塔社区策划了一场“膳食新风尚,健康新生活”科普巡讲。

每天5克食盐的摄入量怎么控制,食物相克有没有科学依据,食品标签到底该怎么看,如何才能挑到新鲜的蔬菜……活动现场,一个个居民感兴趣、日常用得上的话题,引发了热烈讨论。“有些居民的食品安全知识相对匮乏,但照搬课本他们又听不懂。”狄雨晗说,为了这次巡讲,团队不仅准备了PPT,还专门制作了易拉宝,设计了不少互动环节,效果超出了预期。

食品安全涉及领域广,专业性强,科普工作者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更要深入浅出,用接地气的语言来答疑解惑。“食安浦公英”兼顾了规模效应和专业能力,不仅最大力度发动普通群众,还有50多个小队、3家社会组织及15位来自高校和科研机构的食安专家。今年的食品安全宣传周上,浦口区与南农食品科技学院签订共建协议,引入高校力量为基层赋能。

南农教授陈晓红,是浦口区市场监管局专家库的成员,同时也是一名“浦公英”。“老年人缺乏鉴别能力,通常是网上说什么,他们信什么。”她说,科普的重要作用在于澄清谬误,在策划志愿活动时,她会提前确定主题,针对群众可能存在的疑虑,带着学生设计答案,把更多实验室里的成果带到基层社区,用事实和数据说话。

“食安浦公英”的线下活动,并不只局限在居民小区,形式也没有拘泥于知识科普。浦口区创新设计“食”话实说、“食”力担当、眼鉴为“食”、舌尖“食”尚、“浦食”无华五大项目,用好用活各类载体空间,策划群众喜闻乐见、志愿者深度参与的活动,不断扩大品牌影响力。

江浦街道快检室负责人卢菲的角色,不仅是食品快检的从业人员,也是居民口中的“卢老师”。她至今记得不久前的快检室开放日活动,原计划只有15分钟的答疑环节,最后她硬是聊了半个多小时。

卢菲回忆说,那天的主题是如何检测农药残留,后来说到了最近热门的“科技与狠活”,居民的谈兴一下被调动了起来。配制酱油和酿造酱油成分没有太大区别,维C片、食盐里都有添加剂,有些不含防腐剂的食品反而得小心……这些冷知识,让大爷大妈们听得津津有味。

“数智大脑”技术赋能

数字时代,志愿服务可以无处不在。

浦口区市场监管局探索建立“互联网+”志愿服务模式,自主开发了“食安浦公英”微信小程序,手机点一点,注册签到、在线学习、活动发布、监督“找茬”等8大功能一键直达。打破时空局限,志愿者可以随时随地参与食品安全治理。比如,志愿者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商家存在食品安全风险,可在食安“找茬”模块填写表格提交平台,还能选择是否需要执法人员介入,让监管更加立体化。

“最受欢迎的,是系统的嘉许激励功能。”相关负责人介绍,浦口区市场监管局引入了联盟商家,对服务达到一定时长的志愿者给予相应激励和正向回馈,凭借积分可享受打折或者兑换代金券等优惠,不仅让志愿者干得更有劲,还强化了商家责任主体意识。像王有龙这样的“铁粉”,已经用积分换回了不少生活用品。

如何让志愿服务保持新鲜感,实现可持续?浦口区市场监管局依托各大队力量,整合食安委成员单位资源,不断拓展新的场景,引导群众践行光盘行动、使用公勺公筷、拒食野味和江鲜;助力“浦食浦味”系列农产品拓展市场;联合外卖站点,引导外卖小哥在“走街串巷”中收集食品安全隐患……围绕主责主业,志愿活动为各类主体提供全维度、全链条的服务。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并明确要求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食安浦公英”不仅最广泛地调动了治理力量,更嵌入到食品从生产到流通的全环节。黄文表示,浦口食品安全工作将以二十大精神为遵循,进一步激发全社会的关注度,持续加强志愿者队伍专业化建设,倡树文明用餐、尚俭崇信的新风尚,在统筹发展与安全中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本报记者 盛文虎 通讯员 钟静

责编:秦春凤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