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量一个城市的温度,“儿童友好”是关键词之一。为进一步构建儿童友好城市立体图景,让儿童友好成为南京城市发展的“新名片”,2024年底,南京市进一步扩容儿童友好版图,确定50所学校为南京市儿童友好学校。
儿童友好学校究竟友好在哪儿?近日,记者探访发现,在这些儿童友好学校里,儿童成长的环境更友好、儿童的兴趣被保护、儿童的声音被倾听……
蹲下身子:场馆注重体验感,区域打造很暖心
什么样的学校才是儿童真心喜欢的好学校?在孩子们看来,童趣温馨、充满人性化的校园环境是前提。
走进南京晓庄学院附属小学,记者发现,学校打造的环境不仅是用来欣赏的,更鼓励孩子们上手摸一摸、玩一玩。学校的科学体验馆设置了电磁奥秘、声光艺术、虚拟运动、齿轮墙等十几个不同的体验区,孩子们可以现场操作,直观感受生活中的一些科学现象;在数字种植园里,孩子们可以运用物联网系统的温度、湿度、pH值等传感器,检测土壤养分等参数,保证植物有适宜的生长环境;为了让学生能够亲眼看一看各类奇石,亲手摸一摸实物,学校利用楼顶空场地建设了“奇石园”,不仅有灵璧石、泰山石、太湖石等奇石,还有化石、矿石等。
学校在环境打造上还有很多人性化设计:想要看看课外书,不必非要跑到图书馆,楼道中就有“阅读书吧”,还配备了舒适的桌椅;没有小伙伴陪伴打篮球怎么办?专门改造的户外投篮器可以满足一个人投篮的乐趣;教室外走廊里设置的百棋凳,上面有各种棋盘,孩子们不仅可以坐下来休息,还能随时杀一盘。
“当我们蹲下身子,以孩子的视角来看周遭时,我们就能更加清晰地捕捉到孩子们内心的真实需求。”副校长顾新佳说。
记者发现,其实每一所儿童友好学校,在环境打造上都细致入微。南京市琅琊路小学明发滨江分校在校园内打造了4种不同风格的休闲娱乐区域,结合每层楼不同的主题设定,为儿童提供可选择的活动空间;学校在操场周边安装了遮阳避雨的临时休憩设施,搭配便捷的直饮水装置,为孩子们提供舒适的户外活动环境;考虑到放学下雨等情况,学校还在教学楼一楼设置了休息区域,学生可以在这个区域进行躲避,并布置有桌椅、图书等,学生可以看书写作业。
“看见”孩子:博物馆里玩游戏,各种课程可选择
幼儿时期,孩子们最爱的莫过于“玩游戏”。作为南京市儿童友好学校,南京市第一幼儿园的孩子们每天的基本活动就是玩游戏。在该园的一日活动作息表上可以看到,幼儿园保证孩子们每天3小时以上的游戏活动时间、2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时间。
为了让孩子们拥有属于自己的探索空间,幼儿园里建起了一个儿童博物馆,里面设置了20多个区域,包括恐龙博物区、昆虫博物区、纸博物区、木工博物区等,每一个区域都是根据孩子们的兴趣爱好建立起来的,不同于成人博物馆,这里不再是静默的展品陈列,而是变成了孩子们游戏的场域,大家可以随时动手体验探索。比如在恐龙博物区,孩子们化身小小博物学家,自制恐龙小书,向同伴们介绍自己最喜欢的恐龙,还会自发成立项目研究小组,每周开展“科研工作”。
儿童博物馆甚至还设置了“个人微型博物馆”,每个孩子和家庭都有机会将自己喜爱的主题或藏品,通过个人微型博物馆的形式展示出来。
“整个博物馆的布局流动而开放,没有固定的参观路线,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这样的设计既尊重了孩子们的个性,又鼓励了他们自主学习。”幼儿园园长倪琳说。
在金陵中学实验小学,为了满足孩子们的兴趣爱好,学校开发了多样性与趣味性的社团课程,包含科技创新、信息技术、艺术表演、体育运动、心理健康等五大类,多达60多个社团班和兴趣小组。不仅如此,学校还针对学生发展需求,与南京各大高校开展合作,开发了一系列以高校资源为基础的特色课程,比如与南京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多所大学实验室合作的“金钥匙计划:小学生走进大学实验室”项目,让近千名学生得以走进大学实验室;与中国药科大学合作开展的“美育浸润之旅”课程,让学校艺术社团的学生多次登上大学艺术厅,和大学生交响乐团同台表演……
此外,学校还引进了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系统、精准作业系统等人工智能教育教学设备,让学生的学习更加智能和便利。“我们深知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难以满足当代儿童的学习需求。只有积极探索创新教学方式,才能不断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该校副校长林敏说。
听见心声:畅通多种渠道,鼓励建言献策
设置礼仪部、劳动部、环保部、法律部、安全部5个部门,每个部都竞选部长,有明确的部门分工,还有工作章程……在游府西街小学,有一个特殊的机构“少年议事院”,机构成员都是学生,他们不仅关注校园里的学习生活,还积极参与城市管理、社会治理,贡献“金点子”。如何帮助老人垃圾分类?开车太堵了怎么办?家门口的河水达标吗?这些都是孩子们研究的问题,他们还给出意见建议,直接和相关部门进行交流。
“孩子们天马行空的想法,应该得到支持。他们提出来的一些‘金点子’很有价值,值得被看见、听见。”该校党总支书记万代红说,作为儿童友好学校,应该提高儿童的社会参与感,培养孩子们的民主意识和主人翁精神。
该校各班的班级公约都由儿童共同商定,每周的国旗下演讲由各班轮流承办,利用这个机会儿童可以宣布公约、提出号召、发出各种倡议。学校还设置了“校长信箱”,畅通儿童表达渠道,充分倾听儿童心声,及时回应儿童关切。学校大队部每年开展“红领巾提案”活动,鼓励孩子们吐露心愿、表达诉求、提出建议,审议通过的合理提案,学校会书面回复,依案改进学校工作,并颁发“优秀提案”证书。
在琅琊路小学明发滨江分校,学校同样为儿童畅通多元表达渠道。该校为每个儿童配备一位成长导师,通过摸底建档、谈心交流、家访等形式,引导孩子与老师加强沟通,让儿童的想法能得到学校和老师的支持。学校还要求导师每学期给孩子记一次话题聊天、写一句贴心话语、合一张欢乐照片、给一个实际帮助、访一回学生家庭。另外,该校每个儿童都能通过班级信箱、主题班会等表达个人的诉求,学校也会针对不合理的地方,从儿童角度进行提档升级。
今年全市将建成儿童友好学校100所以上
南京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要以儿童最大利益为首要考虑,倾听儿童声音、尊重儿童想法、看见儿童需要,为儿童成长发展提供适宜的条件、环境和服务。作为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市教育局全面推动儿童友好学校建设,编制出台《南京市儿童友好学校建设导则(试行)》,开展学校空间适儿化改造,打造儿童友好品牌活动项目,因校施策推进儿童友好学校建设。
经过自主申报、组织推荐、综合评审等环节,南京市最终评选出首批50所南京市儿童友好学校,覆盖幼儿园、中小学各个学段,也包含特殊教育学校。这些学校充分考虑儿童需求和成长特点,立足儿童视角和儿童更好成长,在政策制度、教育服务、权力保障、校园空间、成长环境等方面充分体现儿童友好的理念。未来,南京市将逐步扩大儿童友好学校建设,今年,全市将建成儿童友好学校100所以上,努力实现对每一位儿童更加友好的学校教育。(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钱红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