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南京 > 江宁 > 正文
南京江宁:聚焦儿童参与,全域开展儿童友好社区建设
2025-07-04 14:17:00  来源:南京文明网  

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是提升城市温度与亲和力、优化城市治理效能的重要实践。在南京市入选第二批建设国家儿童友好城市名单、将儿童优先发展纳入政府工作的背景下,江宁区积极践行“儿童友好 爱在江宁”理念,全力推进儿童友好社区建设。目前全区已建成市级儿童友好社区18个、区级示范社区29个,涌现优秀儿童友好项目14个,竹蜻蜓儿童友好街区作为南京市唯一入选项目,荣登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儿童友好空间建设可复制经验清单(第一批)》。

机制创新,凝聚共建合力

南京市江宁区着力构建高效协同的工作机制,为儿童友好社区建设提供坚实保障。

强化顶层设计与政府统筹。江宁区坚持“一盘棋”推进、“一体化”共享原则,建立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协同、全民参与的工作机制,出台《南京市江宁区“十四五”儿童发展规划》,全域开展儿童友好社区建设,逐步形成“全龄段覆盖、全方位支持、全社会共建”的儿童友好成长圈。

优化资源整合与社区联动。全区建立儿童友好社区联盟,促进社区资源互享、儿童成长空间共用。部分联盟深入探索,如秣陵街道韩府社区搭建“七彩福宝”儿童友好服务联盟,联动辖区单位、社会组织构建“家+校+社+企”共育机制,并衍生出商户联盟、志愿者联盟、品牌联盟、高校联盟等多个服务者联盟。

深化部门协同与项目融合。区妇联主动对接城建局、住房保障和房产局、规资局、城建集团等部门,将儿童友好理念有机融入老旧小区改造、口袋公园建设、公园广场提升、绿化更新等项目规划建设,持续营造儿童友好且富有趣味的空间环境。

儿童参与,赋能城市未来

南京市江宁区将“儿童视角”置于核心地位,充分倾听儿童心声,鼓励儿童参与社区治理和社会建设。

搭建平台,参与社区治理。在社区层面广泛成立“小小民生观察团”,为儿童提供参与社会事务的实践平台。如麒麟街道泉水社区“小水花”民生观察团参与设计儿童友好手绘地图、改造适儿化儿童洗手池、更新“小水花”口袋乐园;东山街道骆村社区“骆地童言”小小民生观察团定期开展活动,深度参与儿童空间改造、活动策划及文化营造。

畅通渠道,建言城市发展。开展“童眼看江宁”儿童建议征集活动,共收到594份儿童建议案,其中10条优秀建议案被确定为当年全区儿童友好十件实事项目。

培育队伍,提升参与能力。举办“童趣说”小小民生观察员辩论赛,吸引35个社区参与,培育295名小小民生观察员。组建区级儿童民生观察团——“江宁区童趣放大镜”,推动儿童参与常态化、机制化。

品牌驱动,彰显地域特色

南京市江宁区立足区域特点,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精心培育了一批特色鲜明、广受认可的儿童友好品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建设成果。

创新社区建设实践。重点打造东山街道泥塘社区、秣陵街道下墟社区等儿童友好社区,同步推进汤山街道阜东社区、秣陵街道吉山社区等特色社区建设,发挥典型引路作用,带动全域提升。

打造友好设施品牌。在新建设城建项目中系统融入儿童友好元素,如竹蜻蜓儿童友好街区项目,通过更新拓宽人行道、绘制“彩虹斑马线”,优化高度1米左右的街道环境,利用街角空间打造成长公园等举措,为儿童营造安全、有趣、充满活力的成长空间。

展播优秀项目案例。2024年组织开展全区儿童友好优秀项目征集活动,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等平台集中展播具有创新性、代表性的优秀案例,促进经验交流与全域共享。

下一步,南京市江宁区将继续坚持以儿童需求为导向,深化儿童友好社区建设内涵,进一步壮大儿童友好联盟力量,构建多层次、多功能的儿童参与平台,打造更多具有特色的儿童友好建设项目,全面提升江宁区儿童友好品质,为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提供创新实践与有益经验。(来源:南京日报作者:车畅 张戎 过宁江 作者单位:江宁区委党校)

责编:孙婷婷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