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层叠叠的喷泉伴着悦耳动听的音乐,带来阵阵凉意;文化馆里演出种类繁多、老少皆宜;社区小剧场里居民自导自演的“百姓戏”叫好又叫座……入夏以来,南京市各地充分利用露天广场、室内文化场馆举办各类文艺活动,让市民们或乘着晚风或吹着空调尽情纳凉,在享受文艺“饕餮”大餐的同时消暑悦心。
露天艺术释放夏日“夜精彩”
室内艺术馆和书社里的展览让人们感受到传统与现代艺术的交融碰撞;室外广场上,露天电影不仅放送了精彩的内容,更释放了城市的夜间活力;整合高校资源组建的“悠音”乐队,为市民们带来精神愉悦……夏日夜晚的南艺后街一扫白天的燥热,用艺术给市民提供了纳凉的好去处。
在城市的另一边,电音现场、戏剧表演、艺术市集遍布老门东的街头巷尾,移步换景间就与艺术撞个满怀。
“去年以来,门东着力打造‘第二个八小时’,让夜精彩从晚6点延续到次日凌晨2点,让市民避开白天高温,尽享夏日夜晚的魅力。”南京门东历史街区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姚涵介绍,“今后,我们还将启动潮流运动嘉年华、融合潮流音乐、快闪店等内容,为夏日里的夜色金陵持续增添清凉与活力。”
公益剧坊送上文艺“冷餐”
夏季的周末,对于家住边城世家小区的刘阳来说,到白云亭公益剧坊看免费的公益剧目是雷打不动的习惯。“剧坊里又能纳凉,又能看电影或者演出,可谓两全其美,我们欣赏的不仅是文艺‘大餐’,更像文艺‘冷餐’。”她说,“每次‘南京鼓楼公共文化云’微信公众号上一开票,我们就全家出动抢票。”
鼓楼区文化馆馆长马艳介绍,白云亭公益剧坊2015年起推出,定期举办免费电影放送、戏剧演出等活动,每年夏天人气爆棚。7月3日,剧坊结合党建主题放映了红色电影《红星照耀中国》,吸引近200位观众到场观看,不少都是老面孔。每次基本10分钟内,观众席座位就会被全部预订出去。
演出当天,剧坊在上午9点就会提前打开空调,确保观众进场时室内温度适宜。
“遇见”街头音乐汇夏季演近50场
“你问我爱你有多深,我爱你有几分……”7月12日晚7时许,南京市雨花台区梅山街道梅清苑小区广场上,在年轻人中颇有名气的南京MANGO乐队,几名年轻乐手正在为居民们演唱一首首民谣歌曲。
MANGO乐队年轻的主唱金思奇说:“说起民谣,我们认为走进社区的演出更接地气,也更有利于传播,这得感谢雨花台区组织的‘遇见’街头音乐汇活动。”
“6月3日至7月31日,我们的‘遇见’系列演出,共计要办近50场。”雨花台区文旅局工作人员周健介绍,这两年,该区强化公共文化的“遍地开花”,突破场馆现有功能限制、供给形式单一限制、开放时间限制,结合雨花实际,打造了“乌兰牧骑”红色文艺轻骑兵形式的文化服务,大力发展“流动文化供给”,在街头巷尾举办“遇见”街头音乐汇,就是其中最有特色的举措之一。
今年夏天,雨花组织芳华戏剧社、久久乐队、南京MANGO乐队等多个文艺团体,将累计演出近50场。演出地点则遍布雨花,既有雨花核心区的雨花客厅、南京科技馆等,又有梅山集贸市场、板桥街道绿洲社区等“偏远地区”。
居民自导自演共享消暑“百姓戏”
“唱支山歌给党听,无愧使命奋勇拼……”近日,在南京市栖霞区迈皋桥街道山水园社区的“山水小剧场”,一场文艺演出正在进行,吸引丁家庄保障房片区的7个社区不少居民前来观看。
据了解,社区以“百姓编、百姓演、百姓看、百姓乐”的形式,成立扬剧团、合唱团、器乐队、舞蹈队等多个文艺团队,为广大市民带来丰富多彩的文化享受。
“夏天白天气温高,我们把演出放在晚上,既为市民在家门口提供了文艺消暑的新选择,又让我们这些演员感到了自身的价值。”参与演出的张女士说,“有时候连玄武区、鼓楼区的文艺爱好者都特意跑来观看,这让我们很有成就感。”(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