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苏州 > 正文
“非遗+文创”让传统文化火起来
2023-06-12 10:38:00  来源:苏州日报  

如何不断探索保护与传承新路径?在非遗传承过程中,苏州高新区浒墅关以“活态、活动、生活”为切入点,串起散布在全区域的“非遗珍珠”,为传统文化创新发展提供生生不息的强大动力。

浒墅关文脉绵延,有着自身独特的传统气息。从小睡到大的草席,从早拉到晚的二胡,都是人心中斩不断的根,每一项非遗技艺都抒写出富有浓浓烟火气的生活质感。

2013年,“浒墅关草席制作技艺”入选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9年,“微缩古建模型制作技艺”被列为苏州高新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023年,“手工工艺旗袍”“篆刻”“苏州民族乐器制作技艺”入选苏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新增保护单位名单。

一代代非遗传承人耐住寂寞,用心钻研,通过非遗+文创,通过一件件文创产品让非遗走进生活,焕发年轻活力。

“关席”是浒墅关的一个文化标签、一种生活方式,它曾畅销各地。为了延续一席幽梦,传承人施永赳通过当代工艺赋能,将草席应用于软包家具、包袋、鞋履等不同产品中,构建独有品牌,激活“浒墅关草席”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除了“关席”,微型二胡、红木微雕三里亭……这些“非遗”文创,既拉近了文化和公众的距离,也让传承千百年的浒墅关文化遗产“火起来”。

“文创版”二胡分为黑檀木、紫檀木两种,琴轴、蟒皮、琴筒、音窗……无一不体现工匠精神。

三里亭位于浒墅关运河西侧,为明清时期行人纤夫歇脚之所,是苏州运河沿线保留下来为数不多的古构筑物之一。用全榫卯结构制作“微雕版”三里亭,一榫一卯相互驳接,不用一根钉子一片铁,一间路亭就能拔地而起。

传承非遗不仅要传承技艺,还要让更多人了解非遗文化。篆刻作为一门古老的传统艺术,集书法和镌刻于一体,雄劲中不失精妙,古朴里透着新雅。在浒墅关中心小学校这座百年名校内,篆刻之美正在不断延续传承。学校拥有一座篆刻文化馆、一个专用篆刻教室、篆刻艺术工作室、一套自编篆刻教材,学生在篆刻里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让非遗“活下来”还要“传下去”,如何让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爱上非遗?市级非遗“手工工艺旗袍”传承人金毅给出的答案是审美。多年前他开展了一个旗袍活动,不到两天就有一百多人参与响应。自此,他不定期举办公益讲座,传授一些形体造型、选购旗袍的基本知识。“不自觉的就感觉有了些责任,对旗袍文化传承的责任。让热爱之人找回心之所爱,更自信,更优雅。”金毅说。(驻高新区首席记者 刘晓平)

责编:苏州文明办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