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苏州 > 正文
张家港乐余镇擦亮“报春花”文化品牌
“文化繁花”绽放时代芳华
2024-11-21 09:08:00  来源:新华日报  

10月22日,张家港市乐余镇“报春花·文化到万家”文艺巡演第二站来到乐余广场。夜色中,民乐演奏、独唱、锡剧等节目轮番上演,引来大批居民观看欣赏。在广场上散步的“戏迷”王琳远远听到锡剧的声音,快步走上前来听戏,惊喜地发现是熟悉的“报春花”艺术团成员在表演,“‘报春花’都是我们乐余老百姓组成的文艺表演队伍,很早就在社区、广场、工厂免费表演了。”

颇受欢迎的“报春花”是乐余镇的文化“老品牌”。50年前,原沙洲县兆丰公社一群热爱文艺的年轻人,组建文艺团队,自办工厂支持演出,开启“报春花”的征程;走过半个世纪,乐余镇再出发,用更优的文化产品滋养小镇的每一个人,提升着他们的道德修养和文明素质,涵养出这片土地独特的气质。

小镇开出一朵“报春花”

这朵代表群众文化的“报春花”早在1974年便已埋下种子。那时,物质条件匮乏、生产压力大,百姓生活相对单调枯燥,几乎接触不到什么文化活动,兆丰文化站便在多支大队宣传组挑选了数名文艺骨干,成立文艺宣传队,为百姓送去精彩演出。

但由于缺少资金支持,排练、演出又容易误工,这支文艺宣传队常常是“冬天组春天散,过了秋天再重办”,始终无法常态化进行。

后来,时任兆丰文化站站长的金少章得知南丰、德积两个公社文化站都办了厂,便和公社党委书记和文艺宣传队商量,学着他们办一家钢丝锯厂,解决文艺宣传队缺少资金和误工的问题,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同。

“白手起家”办厂,困难程度可想而知:没有原料,只能到其他工厂捡些废钢;没有设备,就买来几把锉刀、钢丝钳,捡别人不要的旧砂皮和手套;没有厂房,摆几张桌子当作工作台。文艺宣传队队员白天当工人,晚上排练节目,向着共同的目标努力。

渐渐地,兆丰文化站一步步将钢丝锯厂办了起来。年底,厂子取得了2.6万元营收,扣除生产成本费用和队员工资,还剩余7000多元。文化站用这笔钱购置了演出服装、道具,“以队办厂、以工养文”的发展模式就此形成。

有了稳定的资金来源,演出也逐渐走上正轨。文艺宣传队来到工地,现场为大家表演,为大家鼓劲;公社、生产队、社员大会,也赶去演出助兴……那一年,文艺宣传队演出120多场。“那时,没有专业的灯光、音响,但只要一开演,大家就搬着板凳聚过来了。看着他们高兴地鼓掌,心里别提多美了!”当时担任文艺宣传队队长的姜理新说。

演出能力也要提高,才能回应百姓期待。文艺宣传队队员多次向当时的沙洲县锡剧团、沙洲县文化馆、苏州地区锡剧团、苏州地区歌舞团“取经”,增强自己的创排能力。

“墙院有支葡萄架,一根葡萄连两家,东边张嫂西边李妈,两人相见不说话;熟透的葡萄压弯了架,风吹葡萄牵动架,最熟的两颗掉地下,一颗在东一颗在西,张嫂李妈搭上了话……”队里作词作曲的女声独唱《一根葡萄连两家》,通过抒情优美的旋律、平易近人的唱词,讲述邻里间化解矛盾、重归于好的故事,打动了很多观众。

就这样,兆丰文化站的经验做法得到广泛关注。1981年和1983年,中共中央分别发布文件,肯定兆丰公社文化站“以工养文”的做法,并向全国推广;1984年4月24日,应中央宣传部、文化部的邀请,兆丰文艺宣传队进京演出。

1988年底,在文艺宣传队基础上,张家港市第一家农民艺术团成立。1994年5月,时任文化部常务副部长的高占祥为兆丰文化站题词:“兆丰迎瑞雪,江南报春花;文经结合路,华夏第一家”。“报春花”品牌就此享誉全国。

群文荟萃点亮精彩生活

“报春花”开,让百姓近距离感知到文化的魅力,给繁重的劳作生活增添了一抹亮色。尽管之后由于兆丰镇和乐余镇合并、人员流动等原因,这支文艺团队不复存在,但文化的“源头活水”早已流入这座小镇,浇灌出肥沃的文化土壤。

秉持文化工作“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理念,乐余镇在这片土地精耕细作,努力培育更多亮丽的“文化之花”,丰富“报春花”的内涵,为百姓提供更加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

文化建设离不开功能更加多元的载体。10月11日,“文化助残 情暖重阳”重阳节主题演出活动在“报春花”群众文化阵地举行,百姓创排演出的传统戏曲、舞蹈、小品、合唱等节目轮番亮相,引发现场阵阵掌声。

去年,乐余镇整合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资源,专门打造“报春花”群众文化阵地,设置小剧场、创客空间、名家工作室等功能区域,为百姓提供演出、排练、培训的场所,促进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

有了好的“舞台”,还要有更高水平的“演出”。今年4月举行的2024年张家港市农民读书月活动上,乐余镇发布第十八届“阅读,让乡风更文明”重点阅读项目——阅读“书”菜计划。该计划包括“番茄计划”“白菜计划”“黄瓜计划”等多个子项目,其中“番茄计划”注重亲子阅读,增进家庭情感;“白菜计划”聚焦经典文学,让读者能够深入领略文学的魅力;“黄瓜计划”更注重实用技能的传播,通过阅读实用类书籍,帮助老百姓提升生活技能。

乐余镇数十年如一日,坚持举办全民阅读活动,通过研学、共读、互动等多种方式,丰富百姓的阅读体验,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

推出优质公共文化产品,还要不断创新传统文化的时代表达。9月28日,乐余镇举行第四届苏州市农民体育文化系列活动之“和美乡村·乐而有余”风筝邀请赛,龙串类风筝、板鹞类风筝、板串类风筝、翅串类风筝等数十种风筝翱翔天空,风筝制作体验活动趣味盎然,让人们深切感受风筝文化的独特魅力。

乐余镇的沙洲哨口板式类风筝制作技艺在2009年被列入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这些年,该镇以风筝非遗为主线,探寻风筝文化和百姓生活的连接点,推出系列风筝文化竞赛交流活动,倡导居民积极强身健体、享受健康美好生活。

目前,这里共有6项这样的市级以上非遗项目。乐余镇通过为非遗传承人组织专业培训、提供创作空间等方式,助力非遗技艺留存的同时,积极探索非遗与现代生活的融合路径,开设“非遗小课堂”“非遗进校园”“非遗集市”以及特色非遗节目提升了公众对非遗的兴趣和参与度。

以文化人孕育文明之花

今年夏天,乐余镇再启新时代文明实践“夜模式”,推出多场精彩文艺演出。那段时间,加入“报春花”团队不久的张艳津一刻不得闲,跟着大家一起创排作品、四处演出,“时间排得满满的,不是在琢磨作品,就是在排练演出,虽然有些忙碌,但因为做的是自己喜欢的事情,得到的全是收获和满足。”想起这段经历,张艳津兴奋不已。

过往实践证明,文化培育离不开时间的沉淀,更需要百姓的广泛参与。乐余镇坚持“种文化”的理念,不定期进行“报春花”团队的招募,让更多“张艳津”从文化的观众变为主角,凝聚更加坚实的群文力量。

“从娃娃抓起”是乐余镇给文化繁荣发展注入“新鲜血液”,打响“报春花”品牌的重要布局。11月12日,乐余镇“乡村美育计划”正式发布,专业非遗传承人、剧团演员、艺术教师走进学校,给孩子们送去美育课程,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

文化的持续浸润,创造更加富足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百姓的文明素质。

“蹄髈、龙虾、肉圆、鸭肉……这些我都要了,食材必须保证新鲜。”常丰村宴会厅的厨师对照着村民选择的“文明菜单”,在农贸批发市场订购食材,为几天后的婚宴做准备。

如今,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厚养薄葬的观念在常丰村得到了大家的普遍认同,可这究竟该怎么“办”,令村民发了愁。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村里推出500元、600元、700元三档价位的“文明菜单”,并成立移风易俗志愿服务队,下设了“常美厨”“常管家”“常甜蜜”“常乐邻”四支服务队,提供喜事新办的一条龙服务。村子还联合婚庆公司,推出了文明婚庆礼仪套餐,价格较外面市场优惠了很多,得到村民的欢迎。

这样的文明风尚还有很多。红星村考虑到村里老人腿脚不便、不会使用手机,在村委会设置普惠金融服务点,由专人为村民办理业务;双桥村辖区党员、群众志愿者参与村里小菜园的种植,并将收获的蔬菜无偿送给村里的困难群体;联丰村链接医疗资源,开展义诊下乡行志愿服务活动,为辖区老年人提供免费的基础体检服务……爱老敬亲、邻里和睦、互帮互助在乐余镇蔚然成风。

乐余镇的文明不仅体现在居民的日常言行中,更成为基层治理精细化的有力支撑。 如今,乐海社区居民小组长范九妹多了一个“文明倡导员”的身份,不定期来到社区、道路、商超转转看看,对发现的不文明现象进行劝导。

发现居民在楼道里堆放杂物,范九妹第一时间进行制止提醒,并在之后举行的居民议事会上提出这个问题。党员、海棠先锋、物业、居民代表共同商议楼道美化改造的方法,让堆放杂物的空间变成了涵盖多种功能的文明楼道。

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乐余镇发动机关、事业单位领导干部、村 (社区)工作人员、网格员、村(居)民小组长等力量,辐射带动群众共同参与基层治理,提升社会文明程度。

宗志鹏

责编:杨梦媛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